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山口~黑龙头山~青山口内线长城穿越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5-2 08:4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次线路接龙的是青龙、抚宁段长城“青山口~黑龙头山”段,这一段长城的东侧“界岭口~黑龙头山”段于2014年11月23日完成,当时走到黑龙头山下的西战墙时眼看天色要晚,就选择了从西战墙下山从青山口村迂回至长城垭口,所以落下了青山口至黑龙头山这一段。本次行程预计强度不大,又赶上两天后的官场梨花节,所以理所当然的把行程确定为爬长城+赏梨花,况且官场乡素有梨花之乡的美誉,早就心向往之。
    本次行程的几个亮点:1、青山口至黑龙头山之间有一段保存较好原汁原味的石砌长城马道,这是历次长城行走中所见最好的石砌马道,殊为难得。2、此次一并把青山口内线长城完成,尤其内线东侧第一楼保存较好,造型别致,品相完美,看后赏心悦目;3、时隔六年多终与黑龙头山长城下的西战墙(也称西架城)完美接龙。4、慕名而来欣赏了官场乡头道窝铺村盛开的梨花。5、在第四楼的长城内侧看见了一个不知为何物的长城文物,虽然我询问了专业的长城考古工作者和资深长城爱好者,但皆无定论,留待以后看看能否找到专家定论。
    关于官场乡的梨花,简略介绍如下:官场乡位于燕山山脉东麓,素有“万亩梨乡”之称。村里百年以上的梨树有3万多棵,二百年以上的梨树有数百棵,官厂乡的梨树总量已经达到了16万棵,这里是河北著名的梨花之乡。
    相传乾隆皇帝曾品尝此处的香梨之后倍感香甜可口,赐名安梨,据说梨树都是长城戍边将士栽种,其后代延续了祖上栽种梨树的风俗。正所谓“风和梨园暖,满目玉颜开。人游官场中,襟抱梨花白。”官场乡梨花万亩,花色纯白,霏霏如雪,素洁淡雅,美丽无比。春风吹过,满树梨花像雪片飞舞,令人心旷神怡。 人行走梨花之中,清香扑鼻,给人一种“村在林中、人在花中”的感觉,是你春天不可错过的美景。所以在梨花盛开的季节来这一段长城攀爬,可以兼得长城与梨花岂不美哉。
    关于程山的东、西战墙不得不重点说一说,这实为万里长城中别具一格唯二的两个军事建筑,构造虽然简单,作用却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明长城考实》对东战墙有详细的描述:过了这座敌楼向西,在长城内侧一峭壁上,筑有一道高三米、长约三十米保存较好的砖墙壁障,墙中开有一小门,门南有上下两排共七箭孔,二排箭孔下又有一箭窗;门北有上下二排共十一箭孔,二排箭孔下又有两个箭窗。
    不知为何,考实中对西战墙却只字未提,令人殊为不解。
    这次队伍中只有氧气一人提前早早独自出发到达东战墙,绝大多数人到达西战墙用完路餐后由垭口奔头道窝铺村下撤,而我和曹教授则按原计划从西战墙重新爬上黑龙头山返回分岔楼走完了青山口内线,也是收获满满。全队仅有四个人在去往黑龙头山的半途中返回直接去村里赏梨花去了。
    关于青山口内线长城,《明长城考实》中有这样的描述:“青山口,在竭家沟北,关口主体除城墙外还筑有一道重垣,现关口处城墙均残坍。明时曾在此设提调把守。”这道“重垣”或许指的就是内线长城。为啥说或许呢,因为我也搞不清外线和内线到底哪个是主体长城,按建制规格看内线长城似乎规格更高,只不过圮残太过严重,只留下了两座保存尚好的敌楼证明着当年的规模。而外线长城关口段均为石砌城墙,圮残严重,建制规格似乎没有内线高。
    本次行程六只脚记录的轨迹,12.43公里,其中大约一半里程为头道窝铺村往返青山口垭口的路程,当然这只是我和曹教授两人走的轨迹,大部队则是在西战墙用完路餐后直接由垭口奔头道窝铺村下撤。


  
    内线长城轨迹图,其中两段细红线示意内线长城的实际走向,不过实在太过圮残我们就抄了山路,其它地方则完全吻合。


  
    先做好汉,回来再中状元。可惜,我和曹教授因为内线穿越愣是耽误了中状元。


  
    两天后才是官场梨花节,没想到今天进村的路就十分堵车,临时决定提前下车徒步进山,同时也听从了小伙伴们的建议改变了原来回村里吃午饭的计划,真按我的计划轻装不带饭上山非给大伙饿个好歹不可,因为徒步进山路程远远大于原计划。在村里看见屋脊上有两只鸟,脑海里蹦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句子,但这也不像燕子更像鸽子。


  
    又见梨花白,满目玉颜开,今年梨花的花期比往年早了十天左右,我们来的正是时候。


  
    山路弯弯,假行僧嫌绕远抄了近路,小伙伴们全体跟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烽火台,其背景敌楼是外线长城西侧的分岔楼,我们这次并没有沿内线上去,因为下次青山口至河口的穿越必经过之。


  
    青山口垭口南北各矗立着一座长城保护碑,北边长城外的长城保护碑上书“明长城——青龙段”。


  
    其背面文字为“官场乡头道窝铺村长城,自鲇鱼洞沟至谢起楼,全长6千米”。这个“谢起楼”到底是哪座我还不确定,因为附近还差着青山口~河口段未走。


  
    长城南侧亦即内侧矗立的长城保护碑上书“明长城——抚宁段”,可见每一段长城的归属都是有不同说法的。


  
    其背面文字为“竭家沟长城自竭家沟村西北侧1.1千米处到竭家沟村,全长1.76千米,其内侧5米处,有一座已经毁损的石砌住房,长城外侧,垒有长20米,宽一米余的拦马石墙一道”。


  
    在青山口垭口集体得瑟了一张大合影,还缺少后队的五人和前队的一人氧气,我给氧气布置的任务是能跑多快跑多快让他独自去看东战墙,早晚他还得从界岭口过来再复习一遍。




  
    大部队开拔后,我和曹教授先去拜访垭口西侧不远处的一座烽火台。


  
    从烽火台上回看青山口垭口,从山脊挖断的连续性看此处倒不像有什么关口楼,感觉是连续的山脊,所以真正的青山口关口没准就是内线谷底圮残几无的那个遗址。


  
    眺望黑龙头山方向,红方框内为第一、二残楼遗址。


  
    猛一搭眼还纳闷长城内侧为何建有一座敌楼,走完内线才知道这是内线长城西侧的一座敌楼,幸好这会没过去,要不环穿内线还得再来一遍。


  
    曹教授脚下矗立着此行的第一楼,仅剩残址。


  
    第二楼残址下及附近有两个长方形石砌围墙,估计是羊圈。




  
    回看第二楼残址。


  
    第一个石砌马面。


  
    第三楼,分岔楼,保存较好。


  
    其内部为悬空蹬道。


  
    内部空间比较宽敞。


  
    第三楼东侧紧邻城墙内侧开有一门,不过城墙也能直上二层辅房。


  
    从第三楼(分岔楼)看内外两线长城,外线为石砌残墙,内线为砖砌城墙(基本圮残)。


  
    这种砖石相邻的建制模式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我在洪山口至鹫峰山的穿越中也见过这样的墙体样式。


  
    第三楼的长城内侧平地上有一块长城保护碑,不知道为何要立在这里,正面上书“明长城——抚宁段”,北面字迹模糊不清,不再上图。旁边有“石屋”一座,无顶,作用不明,猜测是不是重修的毁损的古建。


  
    继“河口~青山口”穿越中上兴隆庄那一段保存较好的砖砌城墙上看见箭孔内放置排水嘴之后,这是再一次看见这样的建制,看来所谓排水嘴都朝向关内的说法也不尽然。


( 本文作者 : 开都河 )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sxzxc.com/thread-37393-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