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3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之约——冈仁波齐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6-19 08:3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2015年,我在北京一家纪录片公司做编导,那时候跟进了一个关于西藏的项目。隐约记得,素材的内容涉及不同的面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面向即为信仰。
还记得某一个早上,初剪的样片在电视屏幕当中播放,大家围在一起观看。当画面进行到冈仁波齐神山中,有一个藏族人在很认真地做大礼拜,向神山顶礼的时候,或许是搭配「绿度母心咒」的配乐,让整体的节奏显得很稳,也很动人,眼泪突然就流下来。
之后的这些年,我一个人来过好几次西藏,有时候是在拉萨停留,有时候是将它作为一个中转地,「冈仁波齐」就这样放在心里。我知道有一天我会去,但转眼六年过去,它始终像是一个神秘的,未能被踏足的地域——我从未抵达。
2
PPT是2016年我第一次前往尼泊尔,在旅途的大巴车上认识的朋友。我们一起住旅馆,一起拼车前往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
前段时间,我看到PPT在朋友圈发了冈仁波齐转山的小视频。她说,「你转过凌晨五点的冈仁波齐吗?」视频当中,藏族人在飘着雪的转山路上,一步步地,小心翼翼地往前走。
说不上来那一刻有什么感受,或许是多年前剪完片子,想要去神山的愿望,在这一刻才迟迟开启。我回复她说,「等我去转转」。
半个月以后,我来到「冈仁波齐」的脚下,和PPT一样,开始转山之旅。虽说没能在凌晨五点钟起来,却也在凌晨六点,被积雪覆盖着的山路上,像转山的其他人一样,一步步地朝着神山的方向走去......
等我转山回来之后,发了些冈仁波齐转山的照片,分享给PPT。那时候我才知道,当她在翻越冈仁波齐转山路上的最高点——5600米的卓玛拉垭口时,正好收到我的消息,我对她说,请代我向神山问声好,就说我会去看望它的!


卓玛拉垭口
她问了我的所在地,之后我们也没过多联系。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特别想去冈仁波齐,并且开始准备转山所需要的证件。我主动问PPT,你是不是替我向神山问好了?我感觉到了她的召唤。
或许真的是无法用语言解释的清楚的一种力量,让我不远万里想要前往阿里塔钦,站在神山转山的起点。
3
2018年的十月份,我在贡嘎雪山徒步,因为失温险些遇险的经历,让我对高海拔的徒步产生恐惧。我彻底停掉了徒步这项运动,卖掉一些质量上乘的徒步装备,把或许以后还用得上的一些装备,放在衣柜里层,完全不想再动它们。也从那时候起,我转向另一项运动——越野跑。
这几年当中,除了日常的跑步训练,我也陆续地开始参加一些越野赛事,而徒步,就像是过往的一个符号,已经消失在我的生活中。
自贡嘎之后,高海拔徒步的危险性,让我对大自然心生敬畏之外,更是充满恐惧。每当我一个人走在山林的黑夜当中,总是会想到一个人在贡嘎雪山的垭口之后跑过的那些路。跑到绝望的恐惧,始终萦绕在心底,三年间,未曾退散。我想,若是找不到可信的队友,我宁可不徒步。
只是没想到,这一停就是三年。这三年间,我一直有问自己一个问题,也是朋友们常常会问我的一个问题——接下来去哪?(补充:要徒步的第四座雪山是什么?)从尼泊尔珠峰大本营到梅里雪山,再到贡嘎雪山,停下以后,我也会好奇,是啊,是哪里呢。
直到听到冈仁波齐的感召,也是听闻内心力量的感召,冈仁波齐转山之旅就这样成行了。
(未完待续...)

01

这些年来,我常常一个人旅行。大学时代逃课一个人前往青海湖,工作以后,一个人背包到加德满都,到柬埔寨。

每一次想要动身前往一个地方,我很少犹豫和担忧,总是在快速做决定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行动。对我来说,要去哪里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计划好时间和金钱,带上背包走就是了。

时间往回推,推到冈仁波齐之行出发前,我在网上听歌,歌单自动播放到一位名叫黄慧音的女歌手的歌——《绿度母心咒》。当熟悉的旋律在耳边环绕,我突然记起来——这就是几年前做的纪录片当中,冈仁波齐转山路上,朝圣的人们边走边朝着神山做大礼拜的画面当中的配乐!

听到歌的那时,我正在做冈仁波齐临行前的各项准备。脑海当中一边是几年前做片子的画面,一边是网上查到的神山资料,和大家写的游记和攻略。看着它的照片,我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冈仁波齐,我来了!”


02
在我出发的两个星期之前,刚刚有位朋友从冈仁波齐回来。他说,如果想去阿里或周边地区,可以告诉他。他有那边包车司机的联系方式。到达拉萨以后,车的问题解决了。

司机是位四川的师傅。一路上开车飞快。在一路盘旋的高海拔山路上,司机一边喝着红牛提神,一边操着四川话,和副驾驶坐着的朋友聊天。为防止疲劳驾驶,副驾的朋友和司机俩人换着开车。

从拉萨到阿里塔钦,1500多公里。早晨十点出发,次日清晨七点多,我在塔钦小镇下了车。车上坐着的其他三个人,都是前往阿里地区务工的人。我下了车以后,他们还有一些路要走。

清晨的塔钦,温度有些低。一整夜都没怎么睡觉,下车以后整个人有些茫然。

“是直接去转山呢,还是先找旅馆休息一下?”正想着,我瞧见路边的一家宾馆。走上前去敲门——“你好!”“有人吗?”没有听到回应。

我踮起脚,隔着门上的玻璃窗朝里瞧,前台的位置没有值班的人,估计也睡着了。既然一家是这样的情况,按理说其他所有的旅馆也都是一样吧。这样想着,我转身离开旅馆,向迎面走来的村民询问转山的起点的位置,便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03
前面有几位转山的藏族人,我跟在他们后面,像他们一样,举起一个打了结的经幡,朝里面走去。

“诶,要买票!”我听到身后有一个男人的声音。回头一看,声音是路边的小房子传来的。我很快走进房子,对他说:“你们应该在门口立一个买票的牌子,我没看到啊!”他指着房子外面的方向,说:“外面有!”

兴奋过头的我,眼睛直勾勾盯着神山的方向,根本没有注意到售票的牌子。补了票,又在房间里把手套,冲锋衣,毛绒帽子都穿戴好,这才出门。

沿着山路朝前走,和路上遇到的每一个藏族人说“扎西德勒”,就像几年前在尼泊尔徒步的时候,向尼泊尔的人们说“Namaste”一样。他们也用同样的问候,和微笑回应我。

原本计划,如果能遇到同样来转山的背包客,或许可以结伴而行。但可能是出发早的缘故,路上除了结伴而行的藏族人,我看不到和我相似的背着徒步包的背包客。“那就一个人走吧!”我这样想。

没走多久,我遇到一个穿着暗橙色上衣,有齐肩长发的藏族男人。他戴着顶毛毡帽,拄着根登山杖,从我身后赶上来。

“你一个人吗?”他问。“是的”。我俩就这样聊起来。这是他转山的第二天。与他同行的几位同伴,都在他前面,即将或已经抵达转山的起终点——经幡广场,而他因为脚痛,走的比较慢,是同伴中居最后一位。聊了一会儿,我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休息,吃了一块能量棒,喝了口橙汁。

他看了看我,说:“我先走了!你慢慢来!”我说:“好!”很久没有徒步,背上十几公斤重量的行李走山路和爬坡,需要适应一段路程。没走出几公里,在爬一个小缓坡的时候,我一抬头发现他站在原地等我。

他帮我拿着登山杖,等我喝完水,戴好手套。告诉我说,我们一般都是在经幡环绕的位置,对着神山的方向跪下祈愿。正说着,我们就走到了转山路的第一处经幡环绕的地方。

我跪下前,他叮嘱我说:“要朝着神山的方向跪下!”我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不远处左手方向的一座雪山,毕恭毕敬地在原地磕了三个头。刚许完愿,抬头那时,只见经幡集中的地方,不知从哪里飞来三只黑鸟,它们一齐落在经幡上,呈现三个不同的方向,一动不动地站着。

心底一惊,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三只黑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我觉得有趣,掏出手机想要捕捉到这个画面,刚举起来,两只鸟儿飞走了,镜头里,只剩下一只黑鸟站在经幡上,在大片黑云的遮蔽中,显得神秘,冷峻。

我拍拍裤子上的土,用手指着刚刚磕头的那座山,问他:“这是冈仁波齐吗?”

“不是,不是!这是冈仁波齐!!我就说嘛!你刚刚的方向怎么不对呢!”他指着右手方向的雪山告诉我。

我脸色大变,“那刚刚磕错了怎么办?要重新磕吗?”

“没事,心意到了就行”。



04继续往前走。聊天的过程中,我得知他是一位宁玛派上师的弟子,2010年有半年多的时间曾待在印度,也有缘见到过我的上师。

到了经幡广场,神山近在眼前。我背着徒步包,在经幡广场搭好的参观台上,朝着冈仁波齐的方向,做了三个大礼拜。

近在咫尺的冈仁波齐,显出一丝威严,和庄重。我在心里默念着:“神山,我遵守诺言,来看你了!”

他站在一旁等我,说:“可以绕着它先转三圈。”我绕着它转圈的同时,他前往广场一端的帐篷营地,与朋友们汇合。

“你先转,我在那边能看到你”。

一阵大风吹走了我在拉萨刚买的一顶浅粉色遮阳帽,脸就这样毫无遮挡地暴露在高海拔的阳光中。而一路带着我来到此处的那位藏族人,等我绕完三圈,已不见踪影。

这是他此行转山的终点。而我的转山之旅,这才刚刚开始。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中国极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2、神山神秘之处在于,山的向阳面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山阴一面,终年无雪,即使被白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与大自然常规刚好相反;3、神山既有气势雄峻之处,又有幽静肃穆之所,被众多的奇峰环抱,更有奇妙的岩石、峡谷、灌木古柏、洁泉清流;4、冈仁波齐峰经常被白云缭绕,很难目睹其真容,峰顶终年积雪,威凛万峰之上,极具视觉和心灵震撼力。(来源:马蜂窝)
前言:坦白来说,关于冈仁波齐的信息,我知道得并不多。不过,就像此前所说,或许是六年前在电视荧幕上第一眼看过去,藏族人面对着神山的方向磕长头的场景,和他们对它的那颗虔诚心让我备受鼓舞,从此播下这颗想要前往神山一探究竟的种子。它在六年时间当中,悄悄地萌芽和生长着。直到这一刻,因缘具足,我终于来到它的脚下。
不管是作为一个普通游客,还是说作为对神山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一生当中能够来一次冈仁波齐,也是一大幸事。传说,围绕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以清净这一世的罪孽。
但转山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尤其是在高海拔进行这样的运动,也需要日常的训练和耐力,营养等方面的储备。不然,很容易在高海拔引发高原反应,轻则头疼,呕吐。重则危及生命。
1
这是一趟属于一个人的旅程,加上这几年有过几次高海拔和长距离的徒步经验累积,我对独自走完转山的50多公里山路还是有些信心的。
第一天的行程,一开始我的节奏比较慢,尤其是到了经幡广场,在那里停留了大概有半个小时,拍照片,转佛塔,对着神山磕长头。接下来的路,空旷寂寥,一路所见,藏族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他们有自己集体的节奏,年纪大的会成为全队照顾和体谅的对象,走不动就一起停下来休息,待体力恢复些再继续走;也能够看到单独前行的人,他们或许是已经来过几次,体力相对比较好,对路况也很熟悉的,步伐飞快,一溜烟就看不见人影......
转山前,就有半个多月前刚刚来转山的朋友小胡提醒我,真的不建议带行李,没有必要。一路上都是补给点。(卖吃的地方)尽管如此,我还是带来了自己长距离徒步的徒步包,里面装着一个清凉型的睡袋,冲锋衣,保暖冲锋裤等等这些在高海拔徒步必要的装备,还有少量的能量来源,比如黑巧克力,能量棒,功能饮料和保温瓶等等,以备不时之需。尽管出发前我一再清点物品,原则上只带需要的东西,却也还是带了些不需要的护肤品,沐浴露之类,以为可以洗热水澡。(事实证明我真的是想太多了......)
下午两点左右,我抵达大部分人转山第一日会选择停留和住宿的地方,「止热寺」,一来觉得时间还早,没必要这么早住下,二来觉得自己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走很长一段路,就选择继续往前走。可接下来的路,一路海拔不断攀升,背上的背包重量这时候显出它的威力。我只好走走停停,慢慢地爬坡。
下午四点多,路两旁有住宿和吃饭的地方,体力差不多耗尽的我,匆匆看了眼,选定了位于我左手旁的一家藏茶馆,迅速钻进去,放下背包,选定了厅堂里离炉火比较近的位置坐下来。
窗外一眼可以看的到冈仁波齐。一时间我盯着神山直发呆,脑袋里蹦出一个选择题:我是在这里休息一下,吃口热乎乎的饭,继续走呢,还是说,今天就停下来,住在这里休息?正想着,我见到三位藏族的阿姨一起坐在我前面的位置。她们打开背包里的糌粑,又叫了壶酥油茶。
我问其中一位阿姨,“这里离卓玛拉垭口还有多远?”她回答:“还有四个多小时的路程,你走得快的话晚上八点可以到!”我显然吃了一惊,本以为离垭口已经很近了。脑海当中的两个小人又开始打架,一个说,快点吃,吃完快点赶路;另一个说,都这么累了,晚上住这好好休息吧。毕竟你昨天晚上几乎一整夜都没睡觉。
老板说,这里位于转山途中名为「天葬台」的位置,海拔高度为5300米左右。或许是没有休息直接来爬山的缘故,加上背包是有些重量的,到了停下这一刻,我突然感觉到又累又困,就把头靠在背包上眯着眼睛睡了几分钟。
一恍惚,我想起来此生第一次徒步的经历。那是2017年在尼泊尔EBC的徒步路上,我和美国朋友Brandon分开走,他承诺会赶上我,但那天独自上路的时候,经历高温,暴雨和冰雹,我一路走走停停都没看到他的踪影,结果被一场大暴雨加冰雹阻隔在路旁的Hotel里。也是在那里,我遇到了两位台湾朋友,小强和Hiro。
当时的Hotel,和现在的样子有几番相似。都是在路边,都是坐在大厅靠窗边的位置,一眼望过去就是雪山。有些想念他们,想念大家互相照顾彼此,一起爬山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相伴走到EBC珠峰大本营的经历和记忆。睡了十几分钟,睁开眼时,饭已经端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边吃饭,一边思考今晚就住下来好了,作为一个休息的契机,把节奏放缓一点。

这个时候,我感觉到头有些烫。许是在高海拔徒步没有过强烈高反的缘故,我并没有准备预防高反的药物。那一刻,表面看上去我镇定极了,心里却有一点慌。我走到店里女主人的面前,把她的手心放在我额头上,问她:“你感觉我的头烫吗?”她试了试自己的头,说,“有点烫”。接着,她从货架上的一个塑料袋里找出家中常备的感冒药物,将一板排列整齐的西药给我。
想了想,心里有些不甘心,觉得或许睡一觉就好了。一方面,因为我看到药物已经过期几个月了,另一方面,我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有一点底气。
旅馆的房间,一间房有三张小床,每张床上面存有被子,枕头和电热毯。每晚一张床位的价格是100元一个人。也可以选择睡在大厅靠炉子边的位置,价格是150每人。但是房间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以洗漱,更没有洗手间。他们平日就以大自然为洗手间。也就是——撒野尿。乍一听上去有些尴尬,连女主人回答这个问题是也是羞涩地笑笑。

离冈仁波齐很近的旅馆
可这个海拔高度的人们,生活比起山下的人来说,也有诸多不方便。晚上需要靠发电机发电,房间的电灯才亮起来,等旅客们睡觉时,再断电。我想了想,明早六点出发,头灯的电量足够,另外还备了三块备用的头灯电池。作为应急使用的手电筒应该是用不上了。
这个小小的手电筒,曾作为关键的照明设备,陪伴我走完EBC第二天,Namache海拔适应性训练的下山路。当时美国朋友Brandon的头灯坏了,手电筒就作为唯一的光源,让我们在黑夜当中,安全地返回旅馆。现在,它可以送给更需要光源的人们。
我把手电筒和一件保暖毯送给这家旅馆的主人们。他们很开心,把手电筒的光打开又关上,又把保暖毯披在身上试了试,又叠放起来。最后,他们说:“谢谢你!”我回:“不客气!”
吃完饭,体力恢复不少,这时来了位从深圳来的大哥,带着他的向导一起,在我正对面的位置坐下来点吃的。他说自己还有位朋友,正在朝这里赶的路上。聊了几句,他叫来一壶甜茶,请我一起喝甜茶。这情景像极了在EBC和小强遇到的时候,那时候,我和他聊了会儿,他说:“我请你喝可乐”。其实,不管是可乐,还是甜茶,对于当时的我,和现在的我来说,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会选择喝的饮料。但我还是会肯定地说「喝」,只是想接下他们的这份好意。
晚上八点四十分,冈仁波齐的日出来了。大家走出旅馆,面对着神山,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转瞬即逝的美。于我而言,那样的一刻,只有亲历现场才能够感受。天边的云朵被一抹晕桔色裹挟,像画卷当中恣意撒下来的桔色颜料,又像千军万马,呼啸而过的橙色军队。

我在拍冈仁波齐日落

冈仁波齐日落当鸟儿舒展翅膀从神山间飞过,当这一大片洁白和肃穆与阳光的炙热与金色融合,时间至此凝固。人不过就是停留在它当中的一个渺小的圆点。

冈仁波齐日落
2
第二天凌晨六点十分,我准时出门,踩着厚厚的雪,往此行的最高点,卓玛拉垭口出发。没想到昨天的多云天气,有缘看到了日照金山,今天又见到了梦寐以求的积雪。雪虽说下了一整夜,好的是,出发时已经停了,这给爬山减轻了些负担。
我带上头灯,小心翼翼地在深及小腿的雪地里慢慢爬山,黑暗当中,身后也不断有人赶上来。前方很难看得清路,只能凭着脚下有人踩过的脚印,一点点地往前走。两个小时以后,我顺利地到达卓玛拉垭口。抵达时,已有不少藏族人在这里对着神山礼拜,和休息。
此行的心意,是祈愿疫情早日平息。祈愿上师们法体安康,为利益众生而长久住世等等。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当我跪在厚厚的雪地上,看着一大片随风飘动的经幡,和不断飞起,和降落在经幡上的黑鸟,面对着神山的方向祈愿。刚刚磕完一个头,额头轻触在雪花上,我突然感觉到周身有一股力量在涌动着。就像是有什么在我身体四周画了一个圆形的圈,那个圈具有很大的力量一样。


卓玛拉垭口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那一瞬间,我仍然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那一刻的感受,只是清楚我和某一种力量在互动,它在接收我的祈愿,并用某种无形的力量回应着我。
接下来的路,是独自面对茫茫白雪,在万籁俱寂的山间,一步一步地,小心翼翼地向着终点的位置前行。下山向来是我的长项,虽说在雪地里,也一样。靠着登山杖的支撑,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一路朝前快奔。

向着神山祈愿
人在大自然当中,除了要面对自己,面对众神,别无他物。不知道为什么,下坡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转山路,在越过卓玛拉垭口之后,才正式地拉开帷幕。
在经历持续一千多米的海拔下降之后,雪地路面变为了略为潮湿的碎石路。再往下,是下过雨的泥土路。就是在这样的下坡路上,我遇到了唯一一位走在我前面的,穿着孔雀蓝冲锋衣,背着红色背包的藏族阿姨。
我和她打招呼,很快追上她的时候,她说:“路上就我们两个人,我们一起走吧!”我说:“好”。交谈当中,我得知,这是阿姨第十三次来转山了,转完这第十三圈的外圈(大圈),她就可以走转山的内圈(小圈),即空行母密道。据说,只有转完十三圈的人,才有资格走「空行母密道」。出发前,我就非常想走「空行母密道」。但慎重起见,还是按规矩来比较好。


遇到的藏族阿姨和日喀则男孩
一路上,我们聊了很多。又和路上遇到了两个从日喀则来的年轻的藏族男孩一起,四个人互相鼓励和陪伴着走完了这趟转山路。在抵达终点的时候,大家互相道谢,和告别。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有些神奇。我先是走到转山的终点,售票处的位置,已经体力耗尽,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
正巧看到在「天葬台」的旅馆里,请我喝甜茶的那位大哥的朋友,他因为高反的缘故,提前返回了,并在此处询问工作人员,那位深圳来的大哥可能会回到终点的时间。就这样,我坐着他们的车里,到了他们此前住过的塔钦的酒店门口。安顿好之后,又在面馆吃面的时候,巧遇两位在转山路上遇到的自驾前来的小伙伴,实现了心心念想要自驾拼车模式回去的愿望。


卓玛拉垭口之后的路(是此行最爱的一张照片)
其实关于冈仁波齐还可以讲很多,我相信很多去过这里的朋友,多多少少和我一样,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和独特的体验。我想暂且写这么多,希望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分享一点点,再留一点点念想,和冈仁波齐说,下次见!( 本文作者 : Sue_guang )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sxzxc.com/thread-37832-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