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07,雨季梅里之心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8-12 09:5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多次约伴失败、多次因为个人原因改期之后,计划了两个月的梅里之心在七月下旬成行,最后还是选择了solo,在山里的五天中,我没有任何一瞬间后悔过solo,一来难度真的不大,二来我一直相信不合适的队友可能还不如solo。现在我已经出山半月,趁我还能回忆起各种细节,我要把它记录下来。
  这是我第一次重装长线,之前走过船底顶(罗新线)、武功山、雨崩(含神湖)、苍山登顶(龙泉顶),高原徒步经验有限,过河经验为0,体能一般。出发之前联系到了去年走过这条线路的孤狼前辈,又联系到6月份刚走这条线路的知乎前辈,二位给我提供了很多建议和帮助,十分感谢。
  我是去年11月底了解到这条线路的,但无奈当时登山窗口期已过,作为小白强行冬季穿越有些冒险,遂推迟到了今年。原计划是五一过后进山,但拖延症太过严重,一直拖到了六月,这时才想起来约伴,无奈soulmate请不到假、前年在雨崩认识的小苏也拒绝了我,到这时我才明白心里有所期待,期待这第一次重装长线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时间又很快到了七月,知乎前辈传来了六月底走线的视频,河水浑黄汹涌,木桥高架于半空,危险异常,令我再次心生犹豫,“出发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大概经历过的人会更有体会吧。
  最终我定于七月中下旬进山,行程如下,本文尽量覆盖细节,尽量为后来者提供帮助。

日期:2021.07.17——2021.07.23,实走五天半,在许东措湖边休整、闲住一天。
D1:德钦县城(3400m)——永芝村(约2100m)——露营地(3400m);
D2:露营地(3400m)——多克拉垭口(4400m)——垭口下(4000m):
D3:多克拉垭口下(4000m)——大黑山垭口(4600m)——许东措营地(3800m);
D4:许东措营地闲住(3800m);
D5:许东措营地(3800m)——神树垭口(4500m)——露营地(3500m);
D6:露营地(3500m)——尼色拉古垭口(4700m)——露营地(???):
D7:露营地——上雨崩;
2021.07.17,第一天。今天的任务是到达多克拉垭口下的营地多克拉扎。
  早上7点起床,从德钦县城出发。我已经提前一晚上打电话给几个司机询问了价格,从德钦县城出发包车到达永芝村进山口,价格在200-300之间,但是我偏不,我就要花费150以内到达进山口。于是步行前往德钦客运站,坐上了前往维西的大巴,提前告诉司机在德贡大桥下车。德贡大桥海拔低,热得很,令人苦恼。过了桥,路分为左右两条,左边往永芝村,右边往永久村,我一开始选择了右边,开始无聊而辛苦的上坡,走了20分钟,遇到一辆车,试图包车,被告知是往永久村方向,看了看户外助手,觉得走永芝村路线要短一些,无奈转身下坡,往另一条路走去。刚走没几步,拦到了一辆车,一番商量,120元成交,一路山路上坡,大约10公里,前半段水泥路,后半段烂泥路,一直送到进山口,一共花费140元。
  在进山口遇到了一队藏族转山队伍,都是轻装出行,也不知道他们睡哪吃啥,可能外转路上村子比较多吧。山里蚊虫很多,但是不咬人,只是行走的时候会围着你打转,不断扑向你的脸、脖子、耳朵、头顶、手臂,十分烦人,我几乎一整天都在驱赶蚊虫。一整天几乎都在森林里穿行,路很好走,河流很好看,流水冰冷清冽。背上19公斤的包上坡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体能其实很一般,每上升100米就要停下来休息一次,加之录视频、拍照耽搁了不少时间,这样走走停停,到了八点的时候,离计划中的营地多克拉扎还有两公里的路,天色已经渐暗,下起了雨,雷声滚滚。
  一番犹豫,我决定就地扎营,正好四周有不少草地,还有一条奔涌的河流。在旷野扎营、树下扎营有雷击风险,在河边扎营有山洪风险,最后选择了一处草地,草高过脚踝,显然这里不怎么被水淹没。这是我第一次雨中扎营,但我已经在家里演练过了,先搭起了外帐,再搭起内帐,背包已经淋湿,不方便拿入内帐,于是裹着防雨罩正脸朝下放在草地上,背面盖上我的雨衣。我坐在帐篷里发着愣,外面雨很大,雷声不断,我不怕这虚张声势的轰隆声,但是一路上见到了很多被雷击而倒下的焦黑的树干,如果闪电击中了我附近的树木,倒下的树砸上我的帐篷,大概小命不保,应该不会这么倒霉吧……忐忑中枯坐了一个小时,雨势小了,我出来查看背包,还好,完全没湿,防雨罩+雨衣的方法可行。外面飞虫太多了,因为我在内帐里开着灯,一拉开内帐就有数十只飞虫一拥而入,如果在草地上煮面想必面里会有不少虫子掉进去,只好在帐篷里煮。过不多时,雷雨再次袭来,我睡下了。这一夜睡得很香,毕竟走的很累,但是不得不说心里起了很大的退意,如果全天这样下雨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决定如果明天天气太差直接下撤算了。
  第二天一早,晴天,没有借口了,前进吧。


2021.07.18,第二天。今天的任务是翻越多克拉垭口。
  早上9点半拔营,往多克拉垭口走去,半路遇到一个陡峭而美丽的无名垭口,草坡一直通到垭口附近,一条河流如银链般搭在坡上,我丢下包,轻装试爬了一段,从户外助手上看,登上垭口难度并不大,但是另一侧下山有些困难,但是今天时间不够了,只能留作下次的探路目标。折返拿回背包继续前进,到达多克拉扎的时候已经下午一点,营地左转往多克拉垭口,右转往错格牧场和披子穆冰川。
  左转,开始辛苦的爬升,背包太重了,陡坡爬升较为痛苦,而且天又开始下起了雨,雨越来越大,我只好停下,取出了雨衣穿上。下午三点半,来到3800m处的木屋,屋里有一位婆婆和她的孙子,两人在这山腰开着一家小卖部,放着牛、猪,我问她翻过垭口大概需要多久,她说走慢点的话五个小时,我一算,大概天黑前能下完垭口,不算太糟。
  多克拉垭口难度很小,是这几个垭口中最容易的一个,毕竟是外转的必经之路,小路不算窄、坡度很平缓,沿路两旁花海品种丰富 ,大概包括橐吾、金盏花、银叶委陵菜、哀氏马先蒿、红蓼、藿香、紫菀、雪山鼠尾草等。






        紫菀                云南金莲花           岩居马先蒿          川西鼠尾草         烟管头草              橐吾
  下午六点半,在离垭口仅有50米海拔差的时候,我注意到右侧有一处缺口挂了不少经幡,背后不知是草地还是小湖,没见过别人的攻略里提及这个地方呀,好奇心起,往那边走去。走到近前才发现原来是一个次级垭口,后面是几乎垂直的陡坡,心里一紧,庆幸没有鲁莽地往前冲,这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好在我中途休息的时候穿上了冲锋衣,否则又得卸包拿出雨衣来。调整一下方向,加快脚步冲向垭口,经幡越来越多,大多铺在地上,经过风吹雨打显得很脏,积累了很厚一层。上到多克拉垭口,四周经幡如海,但几无平地,左脚刚踏上垭口,右脚就开始下坡了,从垭口上可以望见下垭口的路也是绵延不断的之字形小道,据说有108道拐,我并没有细数,但的确路长弯多,但路况很好,坡度适中,只是在雨水的冲刷下有些滑,我不得不放慢速度,避免摔跤。

(路遇无名垭口)


次级垭口

远望多克拉垭口(右侧)

(近望多克拉垭口)
  一路下坡,大雨未曾减小,不得不说这件冲锋衣质量杠杠的,贴身短T完全没湿。终于,我在天黑前下完了垭口,雨也小了下来,掏出手机看了看户外助手,发现距离第二天的营地子数通还有2公里,海拔大概还要下降400米,现在已经八点半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如果往营地前进必然是要走夜路了,虽有头灯,但天黑赶路颇为不爽,于是开始物色扎营的平地。
  其实我还有另一层考虑,如果接下来大雨不断,可能考虑下撤,在此扎营免去来回走这400m的海拔。可是这里不仅风大,地面也并不水平,而是倾斜着不大的坡度,我最终选定了河边一块平地开始扎营,搬来石头压住帐篷四角,打地钉的时候发现这里只有一层薄薄的泥土,下方是坚硬的岩石,从远处望过来的话,我现在应该还在山体的半坡吧,岩石风化的程度不高,土层很薄。打不下地钉没关系,搬来石块压住风绳即可,而几乎是刚搭好帐篷,风雨再次袭来。这次的风甚至比方才在垭口上时的风更大,雨势也更急,风裹挟着雨水扑打在帐篷的门上,我拉上外帐拉链,再次呆坐在黑暗里,等着这一阵雨过去。也不知等了多久,或许一个小时吧,雨小了许多,我终于能做饭、洗漱了。
  这一夜睡得并不好,地面倾斜,睡着的时候人会往下滑,腿被迫弯曲,容易发麻,半夜多次醒来,往坡上方向蠕动几下,又睡过去,这一夜一直大风大雨,我检查了一下装备,发现一个充电宝大概因为进水损坏了,这下我只剩下一个充电宝,心里更加忐忑了,下撤的念头再次出现。迷迷糊糊间,我想,如果明早起来还是这样大风大雨,我就下撤。
  次日清晨,天气晴。
2021.07.19,第三天。今天的任务是翻越大黑山垭口。
  我大概发现了雨季天气的规律了,早上总是多云、晴天,而到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就开始转阴、起风、下雨,每次下雨大约下一个多小时,停一会儿,又是一阵。
  先下坡后上坡,路上又遇到一队转山藏民,同样是简单的装备。下坡的时候不必下到子数通,在海拔3780米处有一个岔路口,此时右转,进入一条很小的小路。此时就正式离开传统路线,进入梅里之心线路,接下来的路程、直到雨崩,都难以遇见其他人了。沿着横切小路走上约1.5公里,向右绕上一个弯,从另一个方向上坡。令人苦恼的问题出现了,身旁全是一人高的草本植物,虽然可以拨开前进,但是对视线的遮挡严重,脚下乱石不少,需留神崴脚风险。按着轨迹一通穿行,偶尔能遇到植被大片倒下的区域,大概是牧民的牛队马队踩倒的。在植丛里穿行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较为明显的路迹,好似开上了高速公路,速度提升不少。
  下午2点,基本走出灌木区,踏上草场。草场上有两个木屋,里面作为床褥的松枝和择菜时摘下的菜叶还显青绿,大概昨晚有牧民在此过夜。往右前方望去,是一个坡度不大的草坡,长度大约一公里,海拔落差大约400米,前进方向较为明显,有小路,但这并不是垭口,垭口在坡的后面,这里的地貌与大理苍山有些相似,从坡下望去是望不到山顶的,因为眼前的长缓坡挡住了视线,缓坡之后还有一个陡坡。草地上星星点点开满了野花,十分漂亮,品种包括绿绒蒿、蛇床、岩居马先蒿、狭舌垂头菊、蓼、川西鼠尾草、金盏花等。

   

   

                                      (狭舌垂头菊)            (蛇床)              (绿绒蒿)


(垭口在草坡后)


(远望大黑山垭口)


(近看大黑山垭口)
  海拔4400米处,到达坡顶,草甸区域基本结束,大黑山垭口出现在眼前,如刀刃一般,垭口附近的坡度几乎垂直,令人恐惧,而地形又以碎石为主,不禁心生怀疑:这如何翻越?垭口两旁的山体漆黑,可能正因此得名大黑山垭口吧。此时已经是下午5点了,容不得任何磨蹭,我跟着路迹,爬上了垭口右侧的碎石堆,这里极为荒凉,石缝间偶尔有一丝绿色,巨大的碎石堆行走颇为困难。最后的50米坡度极陡,脚踩上碎石的时候,几乎往前伸手就能摸到地面,所幸有微弱路迹,所谓路迹只是几处被前人、牲畜踩出的浅坑,但也足以落脚了。


(大黑山垭口遥望雪山)
  下午7点,到达大黑山垭口。从此处可以遥望见巴乌八蒙的背部,而巴乌八蒙的左侧是卡瓦格博的背面,厚厚的积雪并未消融。不多时,两座雪山都隐入云雾中,我也该下垭口了,今天是免不了走夜路了,只希望能在天黑前走完这最陡的一段路。下垭口的路远没有上垭口那一段路那般危险,有明显的修路痕迹,右侧可以看到还有一个垭口,十分陡峭,同样是棘手的碎石坡,背面就是错格牧场,即披子穆脚下。晚上8点半,天色渐渐黑了,我也下完了垭口,到了一处山坡上,坡上长着及小腿高的灌木,坡度不陡,路迹模糊,我看了看轨迹,大概是一边下降一边横切,需要绕到山的另一面去。前进难度不大,但是天黑加之大雾,一不小心就偏离了路迹,颇为蛋疼。绕过山包,出现了一片森林,而下山坡度变陡了,看了看轨迹,发现更蛋疼的情况出现了,我需要沿着溪流下山,在流水的冲刷下,卵石地奇滑无比,走得很难受,加之我开着头灯,各种飞虫都往脸上招呼,更加令人烦躁。
  就这样走了近一个小时,我离谷底只有50米落差了。
  忽然,谷底亮起了一盏灯,吓了我一大跳。
  大地昏暗漆黑,背后的大山只看得见一个黑魆魆的轮廓,我开着头灯走了两个小时,毫无惧意,现在却因为一盏灯感到头皮发麻。一个男声传来,声音很年轻。他问我,是来徒步的吗。我回答,是的。他说,快下来吧。
  心里有些欣喜,今晚有伴了,但也困惑于他们是何许人。很快我下到了谷底,离那盏灯越来越近了,灯光一照才发现是前几天拒绝跟我搭伴的小苏,我记起他所在的某户外俱乐部这几天刚好计划反穿梅里之心,他们晚我一天进山,正好在这里相遇了。小苏的脚边跑出来一只小狗,甚是可爱,面容有些像柴犬,但应该是中华田园犬,狗狗很热情,总把爪子往我腿上搭,甚是可爱。听说他们在雨崩遇到了这只狗,给了它一根火腿肠,于是它一路跟到了这里,大概最后跟着他们走完了全程吧,令我很是羡慕,要是有狗狗陪伴这场徒步会有趣许多。
  他引我走向木屋,里面很暖和,刚走进去我的眼镜就起了一层雾,我啥也看不清,只好尴尬地找一块空地放下包,有些木讷地跟他们搭话。他们惊叹于我走到了晚上十点多,也惊叹于我独行这条线路,我讪笑了一下,突然想起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打听一下前方路况。但是他们对我的询问回答得很模糊,不知是不太愿意与我分享情报还是前方路况乏善可陈,我相信是后者。问及第四天的过河,小苏说,远没有那个视频那么骇人,其实可以直接走过去;问及第五天的垭口,他们没有做出评价,似乎没有给他们留下多少印象,我稍稍放心,看来没有网传的那么艰难。
  我在木屋里找了一小块空地放下背包,地面很脏,但是足够平坦。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一起睡觉,我知道自己会忙活到很晚,有些担心吵到他们,但是盛情难却,便答应下来。我摘下眼镜擦了擦,终于看清了屋内景象,他们一行五人,三名队员加上两名藏族向导,屋子中间的火塘烧着一锅开水,热气腾腾,组队也有组队的快乐和温馨。
2021.07.20,第四天。
  早晨我起床的时候他们还在睡觉,我走出屋外,望了一眼许东措的方向,大为震动,当即决定在这里住上一天。不远处是一汪碧绿的湖水,顺着山势飘下来一片晨雾,近处的湖边盛开着大片的金盏花,这一切就这么在我毫无防备时扑面而至。片刻后队员们起床,也惊喜不已连连赞叹,开始了拍摄工作,大概作为他们的宣传之用,从小苏放飞的无人机中可以看出许东措呈心形。
  9点半,他们拔营出发了,木屋剩下我一人,我翻晒装备、看书拍照,闲住了一天。这一天的休息对我的体能恢复起到很大的帮助,而且潮湿的衣物都晒干了,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潮湿的装备过于沉重,背着行走更加疲劳。唯一让我担忧的是电力,我的充电宝只剩两格电。这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下午大雨倾盆雷声滚滚,也不知他们如何了,他们经验丰富、带着向导,大概不会有问题的。

       (过夜的木屋)


      (湖畔开满金盏花的许东措)


      (近看许东措)


       (晨雾下的许东措)
      

   (跟着队员走到许东措的狗狗)
2021.07.21,第五天。今天的任务是翻越神树垭口。
  今天就要面对出行前最让我担忧的一个难点了,那就是过河。前天听俱乐部队员说,传统攻略中最后一晚上的沙地营地其实地面有很多石头,比较硌,如果往前再走一公里,能找到一处石屋,会是更理想的营地。
  上神树垭口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坡度较缓,加之我把挂面和一个气罐丢弃在了木屋里、昨日晒干了装备,减轻了一点重量,走得较为轻松。这一天往后,出于省电的考虑,拍照很少,所以接下来我以文字叙述为主。
  上垭口的途中会路过三处积水,也就是其他攻略中提到的“小翡翠湖”,走到垭口附近往回俯瞰蛮可爱的。上垭口的方式跟大黑山垭口有些相像,从右侧坡度较缓处绕到垭口附近再横切、冲顶。下垭口的路以草地为主,略陡,草地上开满了花,大概是一些蓼科植物、一些兰科植物,以及漫山遍野的韭菜,开着粉色的韭菜花。今天全天天气阴沉,下垭口的时候下起了大雨,我穿上了雨衣。





(山韭)



(假百合)



(蓼)


(篦叶岩须)


(小翡翠湖)


(三湖同框)

  下完草地,就到了原始森林的边缘,这是一片真正的原始森林,到处是厚厚的苔藓层,遮盖了下方的地形,有时是极厚的腐殖质层,一脚踏入便会陷到膝盖,有时是横倒的树干、崎岖的石块,如果找不到路迹则极其难以前进。按着轨迹往前摸索,终于在下降了大约100米海拔之后来到了高速公路,这一段道路很宽,路迹开发完整,泥土仿佛是机器开垦的一般松软,坡度适中,盘绕下山,但切不可因为长时间下山而麻木、走神,否则便有判断失误而滑倒的风险。
  就这么下了两个小时的山,身边的植被从灌木变成了杜鹃丛又变成了竹林,来到了河边。
  前面讲过,出发前我就看过别人发来的过河视频,但时视频里的驴友采取了骑跨树干、蹭着过河的方法;而前天在木屋里咨询某户外俱乐部的队员,又得知可以走着过桥,这让我稍稍放心。
   但没想到,这两者我都做不到……
  第一条河宽度大约3米,河上横倒着一根树干,现在想来其实几步就过去了,但是当时的我即使想象过过河场景,看到轰鸣的河水心里还是有些犯怵,我试了试骑跨,发现树干太细,难以保持平衡,又试了试行走,感觉可以一试。在进行一番心理建设之后决定走过去,不料,走了两步,脚下一滑,差点整个人翻入河中,好在此时已经接近岸边,以扭曲的姿态挣扎上岸了。过到对岸,有些慌乱,心脏疯狂乱跳,数次差点跌倒,我停了下来,告诉自己要稳住心神,否则没有危险也会凭空制造危险的。
  走了没多远,遇到了第二条河,这条河大约5米宽,河水更加凶猛,一看桥,嚯,这不就是视频里那座桥嘛。桥离水面大约2米,树干较粗,可以骑稳,可是树干中间有两处分杈,如果采取骑跨法,在经过树杈处有一定的风险失去平衡落水。水流凶猛,但是深度没有想象的那般可怕,较深处估计在一米左右,较浅处只有不到半米,水底石块有大有小,地形略微起伏。树干上虽有明显的用利器开凿出的凹槽,但是长满了滑溜的青苔,加上我第一次过河的失败经历,我断不想再次尝试走着过桥了。数次犹豫,我放弃了这座桥,决定涉水过河。
  单人无绳涉水过河,要面朝水流来的方向,身体略为前倾,使用登山杖撑在面前,像螃蟹那样横着过河。在双腿-登山杖构成的三支点结构中,如果要移动某一个支点,需要确保另外两个支点撑稳方可移动第三个支点。过河时头脑不由地想起一些过河时失去平衡摔倒而溺毙的案例,或许因为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没有感觉河水有多冰冷,出山后才发现脚底已经冻伤,直到现在打字的时候,双脚大拇指脚底依然没有知觉。这条河其实并不难过,虽然solo过它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完全没必要夸大其词,只要找好过河点,水深只是及膝,纵然水流极为凶猛有力,但是只要足够谨慎,问题不大。
  过完河的竹林路迹十分模糊,竹林茂密,而天色渐暗,头灯电量也开始告急,我打转了半个小时才找到正确的路迹,十分抓狂。在探路的过程中我弄丢了一支登山杖。走出竹林,已经接近晚上九点了,我又继续连过了三四条约3米宽的河,有了方才过那条宽河的经历,心态稳定许多,没有了一开始的慌乱,而这几条河的难度的确也很低,水深都在膝盖以下。
  我已经走过了攻略中提及的沙地营地,但怎么也找不到石屋,大概是头灯照明范围有限,导致我已经错过石屋了。等我想就地扎营的时候,发现自己又面临不得不在斜坡上扎营的处境,我找到一小块空地,用四周的树根卡住帐篷,扎下了帐篷,令我高兴的是这里蚊虫很少,今晚也没有下雨。简单吃饭、洗漱,我很快入睡了,明日将会是路途最远、最为辛苦的一天,还可能遭遇未知的困难,一定要早起。
2021.07.22,第六天。今天的任务是翻越尼色拉古垭口。
  出发前我的担忧除了过河就是最后一天的尼色拉古垭口了,但是从前几天相遇的俱乐部队员嘴里没有听到多少评价,似乎这个垭口平平无奇。
  我七点半就拔营出发了,跟着轨迹爬上一处乱石堆,又进入森林中,出人意料的是,这里路迹十分明显,大概是牧民常常往来放牧。沿着牧道走了一会儿,我离开主路,走入侧旁小道,走到了石海下,远远望见了尼色拉古垭口,天气阴郁,乌云密布,加之两旁巨峰黝黑、寸草不生,仿佛是外星球的景象,极为壮观;转身看去,可见昨日翻越的神树垭口,垭口附近是大片草甸,下半段则是神秘的森林,仿佛空中花园一般,又好似宫崎骏的画作。一路沿着小河上坡,坡度不大但较为累人,在石海爬行不得不十分谨慎,以免脚卡入石缝而受伤,加之这些石块堆积并不结实,经常是需要一边试探一边前进,前进速度很缓慢,也怪我走走停停地拍照,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一直走到中午,才走完了石海,进入灌木区。

(尼色拉古垭口)


(回望神树垭口)

(吉娃仁安山体)



  需要注意,尼色拉古垭口的路迹并不是像前两个垭口一样采取迂回方式攀登,而是从正面以之字形向上直取垭口,加之山坡其实通向吉娃仁安,我一开始抱着从侧面找路的想法,浪费了大量时间在灌木丛中摸索攀登,当发现偏离轨迹的时候,不得不在陡峭、松动的碎石坡上艰难地横切,这些失误同样浪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后面给我造成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正确的前进方式是在灌木从中上一段坡之后,从垭口正下方的碎石坡上寻找路迹。碎石坡虽然陡峭,但是往来牛队颇多,踩出的路很好走,路迹也很清晰,中间出现过几次路迹中断的情况,此时应该左右观察,横切一段距离之后重新走上牧道。
  18点40分,我来到了垭口上,只见一堵石墙。这是当地牧民为了防止放养的牛越过垭口而堆砌起来的,尼色拉古垭口是云南-西藏分界线之一,两边牧民各自放牧。垭口上风大且寒冷,我找到一处有垫脚石的缺口处,翻过了石墙,在石墙边蹲下,翻出了抓绒和冲锋衣穿上,开始拍视频。从垭口往云南方向望去,左方是巨大的巴乌八蒙冰川,冰川盖在岩石地表上,厚度大概接近十米;下方是一个漫长的下坡,下垭口的路远不如想象的艰险,之字形的下坡路可以说比前两个垭口还要简单不少,但后来的经历证明这个坡比我站在垭口上预估的要长得多,从垭口上可望见坡下有两条河流,左边的河宽而短、右边的河细而长;更远处的山体背后可见一处村落,大概是雨崩村了;抬头远眺,可见德钦与飞来寺,云雾浓时便隐于云后而不可见。这是2021年7月22日,19点,我站上了曾经对我而言十分神秘的尼色拉古垭口。

(巴乌八蒙冰川)



(下垭口的路)
  我查看了一下剩余电量,充电宝、手机都没电了,只有备用手机还有30%左右的电,我拆下手机里的电话卡装到了备用手机上,片刻后,收到了断断续续的信号。Soulmate和妈妈的几十条信息弹了出来,因为我临时起意在许东措边多住了一天,原本5天行程走到了第六天,让她们十分担心。她们甚至联系到了前几天与我相遇的户外俱乐部队员,据说,该队员对我的评价是“出发极晚”,这是误会,他们拔营那天我打算闲住一天,所以他们拔营的时候我还在不紧不慢地喝奶茶,目送他们离去,造成了我很晚出发的假象。
  报完平安,就该下山了。内心甚是愉悦,一方面由于感受到被惦记的幸福,一方面由于今晚就可以睡床了。然而即使到了这最后的一段路,依然不是很顺利。
  备用手机电量也告急了。如果能到达尼色牧场,那走到雨崩不成问题,但太阳已经西沉,马上视野范围只有十米左右了,若此时还没有轨迹导航,极易走偏走错。
  5%电量,我打开微信,所幸,有微弱信号,我问小苏,这里怎么走。
  他说,“路在右边河的左边”。右边的河,也就是细长河了。
  凭借剩余的电量,我做了一次重要的横切,走到了河床附近,戴上头灯,开始走夜路。河边是乱石滩,有些难走,一不小心就可能扭伤脚踝,巴乌八蒙冰川一直陪伴在左侧。
  突然,我听见一阵奇怪的声音,是电子音乐般的“咻咻”声。我困惑了起来,我还不至于疲劳到出现幻觉,这时,突然传来惊雷一般的轰隆声,声浪滚滚而过,但只持续了短暂的几秒钟,接着是巨石滚落的声响,沉闷的撞击声、滚动声清晰得像在耳边一样。我明白过来,是巴乌八蒙冰川发生冰崩了,在巨石滚落声中滚落的未必是巨石,可能是大块坚冰。在后面的路途中,我一直期待再次发生冰崩,但未能如愿。
  麻木地下坡,也不知下了多久,起了雾,远处的山体轮廓很模糊,大致方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雨崩就在那座山体后。溪流很破碎,走着走着就发现自己走到了三角洲地形上,前方地面收成尖角,左右都是溪流,不得不过河,所幸这河很浅,甚至没有湿鞋。我有些困惑,难以确定这究竟是垭口上看到的细河还是宽河,因为远看细小的河流近看也是有一定宽度的,加之河道破碎,支流很多,时而汇聚时而分开。
  我决定先扎营了,天亮再找路。因为所处位置又是斜坡,我一通好找才找到一块附近地面较为平坦的石头可以让帐篷靠住,再把背包收入帐篷中,迅速洗漱便睡下了。今晚的坡度比前两次斜坡扎营都要陡,睡得很不舒服,半夜多次醒来查看天色,发现尚未天亮便又睡去,迷迷糊糊中,我想到我已经沿着河走了快两个小时,可见河流较长,大概没有走错,这就是右侧的细长河,这里已经很靠近雨崩了,大概没有问题。
  终于,某一次睁眼发现已经天亮,迅速起身拔营,沿着河的左侧继续下坡,走进了一小片林子中,很快找到了尼色牧场,去年12月我刚来过这里,彼时雪深过膝,现在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木屋里有不少牛粪,大概不久前有牛牛来过。又是两个小时枯燥的下坡,抵达上雨崩,至此,梅里之心线路宣告完成。
  总结来看,这条线路的路迹较为明显、方向较为明确;除第四天的过河外,危险性较小;一天一个垭口,每天的上升海拔都在800米以上,每日路程在10公里左右,对体能有一定要求;地形以森林、灌木丛、草坡、碎石坡、石海为主,夏季垭口无雪,进一步降低了难度。全程约52公里,累计爬升6635m,累计下降5806m,最高海拔约4700m,是一条适合新手小白练手的路线。
  这是我第一条重装长线,让我认识到自己体能的不足,也给了我日后继续挑战其他线路的信心。出发前,几位驴友都劝我别去送死,但大家都爱夸大自己走过的线路的难度,以暗示他人且自我暗示——“我可牛逼了”,其实其描述与现实状况可能有脱节,应有所保留地听取。
  最后是一点经验教训:电子产品一定要放入塑料防潮袋携带、使用;大风大雨中扎营,应该让帐篷门对准风来的方向,因为帐篷侧面缝隙太大,雨水在风的裹挟下有可能进入内帐打湿睡袋,而帐篷门的挡雨性能最强;应多携带肉干作为徒步晚餐与路餐,才能保证体能的恢复,像我只带了面条、小米粥、苏泊汤、火腿肠,感觉略显不够。
  山河壮阔,后会有期。
( 本文作者 : 炽瞳 )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sxzxc.com/thread-38143-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