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锵锵七人行 穿越银头峰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10-7 09:2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9年9月28日,当我们一行五人第一次走进她的时候,我们尚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具体在什么位置。当时我们原本是想去攀豋南猴石山的,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向导稀里糊涂,阴差阳错地领到了她的脚下,因当时缺乏必要的准备而止步于她前方的“圣雄甘地峰”。当有一天我们真正了解到此山是银头砬子(亦称猴石山)时,便开始了对她的不断追求与探索。自2019年9月28日始自2021年10月2日先后七次向银头砬子发起挑战,其中四次因各种原因而登顶无果,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终三次成功登顶。其中从西南方向登顶2次,从东北方向登顶一次。2021年度曾先后四次莅临银头砬子,一次登顶折戟,三次登顶成功。2021年5月2日,经过认真总结前几次失败之经验教训,以及与哈、佳两地户外豋山队的精诚合作,首次从南线成功登顶。2021年5月13日在没有外地登山队的支援下,8264通河登山队再次从南线实现二次登顶。以往五次走的都是银头砬子南部路线,其中两次登顶,从北部路线登顶银头砬子便成了心中渴望的梦想。一座山的风景是全方位的,总想从不一样的路线和角度去欣赏、审视她的俊美。以前尚未登顶银头砬子时,觉得从哪个方向登顶都是不错的选择,当从南部路线实现成功登顶后,走北部路线登顶就成了梦寐以求的期盼。

2021年10月2日,在全球中华儿女都沉浸在庆祝伟大祖国第七十二个生日的喜悦时刻,我们怀着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感激和憧憬之情,以我们所喜欢、热爱、擅长的登山这样一种方式,与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祝福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民富国强。晨六点零七分,一行七人分乘两辆汽车,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向银头砬子所在地六道河子林场方向进发。此时,整个天空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青云,气温十余度,期待一个阳光明媚的金秋之日并没有如约出现。好在这些执着的登山者并没有受到天气所影响,仍然满怀激情与信心,心怀2021年9月12日从北部路线登顶失败,壮志未酬之情节,再一次尝试从北部路线向银头砬子发起必胜之挑战。



两辆汽车沿省道207公路向北疾驶,于蚂螂河木材检查站右拐驶往六道河子林场方向。深秋的东北秋高气爽,稻谷一片金黄,视线里远处的南猴石、腰猴石、银头砬子等大小山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可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了银头砬子南部路线登山入口,让晓安把车停在路旁,以便我们下山后方便去取另一辆车,然后将车上的乘员全部集中在另一辆车上继续向北行驶,约3公里左右到达银头砬子北部登山路线入口。车子靠左停靠稳妥之后,大家立即整理行装,换上雨靴,稍作片刻停留后,便匆匆鱼贯而入林间小路。两条清晰印刻在地上的车辙,仿佛引领着我们坚定的脚步,跨过那条溪水哗哗流淌、乱石铺就的小河,一头扎进茫茫森林之中。






半个多月前还是满眼深绿的树叶,现已呈现出五彩斑斓,尽显“五花”山色,路旁的树上藤蔓缠绕,挂着一颗颗黄橙橙的狗枣子,能够偶遇如此美味的果实,的确令人兴奋不已,旋即停下急匆匆的脚步,招呼大家一起围拢过来,七手八脚地采摘、分享东北独有的、纯绿色“猕猴桃”。大家每个人都吃了几颗不等,恋恋不舍地望着还有好多未来得及采摘下来的狗枣子便又匆匆踏上征程。行进途中,几乎无法望见银头砬子的身影,偶尔透过树梢隐约可见银头砬子上部尖顶,只能凭借户外电子软件按图索骥。弯曲而平坦的小路终于被大家走到了尽头,接下来大家只能在河谷中涉水前进。河道中乱石林立,溪水横流,时而水深过膝,时而水浅至踝,时而在河谷中跋涉,时而又登上岸边。好在河谷当中行进,虽有乱石阻碍,却总比森林里织就如网的荆棘要好走得多。为了吸取上一次未能登顶的深刻教训,这次一直坚定不移地带领大家默默地在河谷中前行,没有过早地踏上岸边寻求山脊行走,担心再次遇上断崖,使我们本次登顶再次夭折。因为长时间在河谷乱石中穿行,大家还是略显疲态与无奈,毕竟穿着雨靴长途跋涉一个是比较沉重,另外也没有穿登山鞋舒服。望着大家略显无奈的眼神,偶尔招呼大家停下来休息,吃点水果,喝点水,以缓解一路的辛苦与劳累。一边前面带路,一边不断地叮嘱大家行进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不小心踩在光滑的石面上摔跤负伤,避免壮志未酬而身先去。没想到自己却被一块石头磕伤,当时疼得几乎要呕吐出来,好在早上穿着的长腿袜和雨靴阻止了更大的伤害,为了不耽搁赶路,只能忍着剧痛继续带领大家前进。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河谷中走了近3个多小时,富余的溪水渐渐变得稀疏,河道的坡度也不断地抬升,海拔高度由2、3百米慢慢地增加到500余米左右,在小溪消失的尽头,大家终于从谷底走上了岸边。



岸上一块巨石横卧在面前,上面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苔,脚踩在上面仿佛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软绵绵的舒服极了。此刻,笼罩整个天空的阴云已经随风而去不见踪影,露出了久违的蓝天白云,蓦然回首我们刚刚走过的山谷两侧,一片金黄点缀着抹抹青绿,好一幅美丽的秋色。左前方就是尽在眼前却咫尺千里高耸入云的银头砬子,它像一面巨大的城墙一样横亘在我们的左前方,仿佛用一种威严和气势,使我们这些近乎渺小的人类望而却步。但是,今天大家的目标就是来挑战它,征服它。虽然前路未卜,但再大的困难和险阻也无法阻止我们前进、探索的脚步。


告诉大家脱下近乎累赘的雨靴,换上抓地力强劲的登山鞋,准备迎接艰苦的挑战。接近11点钟了,大家才算是真正地开始爬山,望着还有200多米海拔的高度,和接近45°以上的坡度,不免有些焦急,十分担心照目前的速度很有可能再一次和登顶失之交臂。沿着海拔600米左右的位置,以斜上方210°角,从银头砬子后身向东南方向迂回攀登。为了提高行进速度,只能前出探路,有时将其余六人远远地甩在后面,首尾无法相顾,一旦看不见彼此身影,只能通过呼唤或口哨传递彼此的位置信息,一到这个节骨眼上就想队员们为什么不带上对讲机。遇到陡峭的地方,先行爬上来的队员就主动拉拽后面的队友,下方的队员再向上助上一把力,大家彼此携手,相互照应,不让一个人掉队。在最近几次登山活动中,后起新秀海英都能够主动承担一些任务,越来越像一名真正的攀登者了。由于北坡登山路线都在45°以上,加上地表湿滑,大家几乎无法直立行走,手脚几乎都拄在地上,像猴子一样爬行,不一会就累得满身、满脑袋汗水。但令人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是,七名队员没有一个人轻言放弃和退缩,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就连头一次豋这样难度的队友韩芳也默默在坚持,还以乐观的心态调侃登山不如在家打麻将来得轻松,她嘴上虽这样说,可脚下的路却始终再前进。一个人登山什么风格,有可能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也会体现一样的风格,登山的苦你能够吃得了,相信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再大的困难你都有勇气去克服。



又经过1个多小时的攀爬,终于登上了银头砬子伸向西北方的一条山脊,就好比刚刚爬到了银头砬子的一只脚面上,虽然距离头顶还有很高的距离,但总算看到了一丝希望。跨过山脊豁口处一根碗口粗的倒木,为了记住开始向主峰发起挑战的起点,还和身后石砬子来个自拍,然后一步一步向银头砬子巨大的身躯靠近。通过观察,山脚下几乎都是垂直向上的巨石,根本没有可供徒手攀爬的地方,便又向左前方行进了一段距离,抬眼向上望去,在通往山顶的崖壁上,隐约可见一处凹槽,虽然石头表面光秃地无处下手下脚,却每隔一人多高长着两棵小树。此时后续队员尚未跟进,也无法寻求队友的支援与协助,一个人在原地静静地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绞尽脑汁,穷尽一切办法可以让自己再豋上新的高度。好在靠近悬崖边上长着一棵小桦树,用身体依托着树干,脚用力地蹬着岩壁,将自己的身体送到登山杖的挂钩足可以挂在树上的高度,将登山杖挂在小树根部,使劲地向下扥了扥,感觉足可以承受自己的120多斤的重量,然后使出浑身的力气,双手半尺半尺向上捣扯,脚一步一步向上挪动,直到手可以牢牢地抓住小树的根部,将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固定在树与岩壁之间,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靠近更上边的桦树,利用桦树伸向悬崖边的枝条,直到抵达相对平坦且可以立足的地方为止。




稍微喘息片刻,继续寻找通向顶峰的路线。通过观察,绕过眼前的巨石,从右侧迂回可以再向上攀爬,然后放下背包,取出登山绳,系在一棵红松树上,确认系结实了后,将登山绳一点点抖落开,然后从原路而下,将登山绳沿着山坡顺给山下等待的队员们。50米长的绿色登山绳蜿蜒匍匐在悬崖峭壁上,仿佛一条细细的长蛇,显得格外醒目。此时在乌拉浑上棚带领另外七名队员登山的白开水大哥和自己进行第二次微信连线,询问我们登山进展情况,是否登顶。如实告知他们距离登顶或许只有十余米的距离,但这十余米距离能否逾越,向上攀登的路径能否找到,心中是一点把握也没有,其他队员还没有上来,几乎是一片渺茫。眼下主要的任务是先把队员们都一个一个拉拽上来,然后在寻求下一步解决办法。


大声地向山下队员呼唤,绳子已经为他们系好,希望他们尽快上来。当时不知道山下队员见到绳子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高兴还是无奈?毕竟有些队员还不习惯或者还不适应用绳索来辅助登山,从大家怯怯地表现和动作便可看出来对这条赖以生存的绳索及其地不信任,常常不得不松开一只手去拽着树枝或者搬着石头,借助其他辅助攀登。自己则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两只手千万不要离开绳索,双脚用力蹬踏岩壁,用正确的要领和动作慢慢向上攀登,以确保他们的绝对安全。为了节省他们的攀登时间,期间还下到他们的必经之路上,用钢锯锯断阻碍他们前进的树枝,为他们顺利攀上更高的位置扫清障碍。大家也许是用尽最后一点点力气,六名队员一共用时近60分钟左右,方完成此段距离的攀登,先后抵达我所在的位置,如释重负地瘫坐在地上,仿佛再也不想起来前进一步。有的队员仿佛登顶了一样,打开背包就此开饭了,毕竟时间已经午后1点多了,大家早已饥肠辘辘,再不吃点东西,哪来的力气爬山呢,见此情景,内心也是十分过意不去。

不知道大家是否如我所想,是否对接下来的登顶还有如此的执着与向往?我没有与大家交流过,也不愿意去揣测别人的想法。仿佛探索未知和充当开路先锋就是我不二的选择,不需要任何人来推动我去做接下来的事,我的追求和向往都是不由自主的,是发自内心的,也不习惯和依赖于别人,大家也都习惯,我也更无推脱之责任。当大家正在寻求果腹之时,亦是我探索前行的时刻,瞪大了双眼去寻求可供攀爬的地方。就在大家身后不远的右上方,横亘着一块带斜坡的巨石,自己观察了一下,便着急地爬了上去,刚刚迈出两步,便滑将下来,落地的响声惊到了旁边的队员们,大家关心地提示自己要注意安全。望着眼前的巨石,站在原地傻傻地发呆,感觉黔驴技穷毫无办法。眼见自己一脸茫然的样子,队友老夏提示自己从左侧尝试一下。好在一棵桦树横卧在巨石脚下,两条不十分粗壮的树枝沿巨石中间偏下位置向上野蛮地生长着,心想只有借助这棵桦树了,说罢便将两只脚分别踏在两条树枝上,虽然树枝不足以承托起自己的体重,好在树枝和石壁间的摩擦力使自己足以能够站稳脚跟,然后用力向上一蹬,双手同时攀着石头上沿,借着惯性双臂用力将自己的身体撑起,然后跨过石壁上沿。招呼下面的队员将登山绳递给自己,带着绳索又向斜上方攀去。在通往峰顶的一处豁口上,长着一个二大碗粗的红松树,将绳索系在树上,再继续斜上方攀登。面前一块高大的巨石挡住去路,经过观察发现,在巨石的左下方有一不足半米的斜坡,如果顺利通过便可抵达前方。站在巨石前,望着脚下一眼也望不到底的万丈深渊,内心还是几分恐惧,如果一不小心滑下去,就将一命呜呼。但眼下只有这一条路径可以通过,别无第二选择。挺直了身体,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硬着头皮,小心地抚着石壁向前一步一步挪去,不足五米的距离,仿佛走了半个多世纪。





当我的双脚跨过这一距离,巨石隐没在我的身后,眼前是一片略微开阔之地,在目视的前方耸立着一块尖尖的巨石,直刺云天。周围诸峰皆在我的脚下,仿佛一伸手便可九天揽月,往下一望,若有不慎,便可五洋做鳖。周遭群山连绵起伏,层林尽染,天空白云朵朵,高天旷蓝。此时此刻,一身的疲惫与烦忧,亦如头顶泰山,顷刻间随风抖落,如释重负。第一次(以前登顶位置没有此处高)站在银头砬子的最高峰,心潮澎湃,无比激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那一刻的心情。更无以表达那一刻的心境,便用手机定格人与山的瞬间永恒。独乐乐,不如与大家一起分享此刻的幸福,便大声地冲山下呼喊,让大家登顶来欣赏这如画的北国之秋景。当大家踏上峰顶的那一刻,都不约而同地赞叹:这风景太美了!高兴之余差一点忘记了与白开水大哥进行一天之中的第三次微信连线,通过视频与他们通禀我们登顶的消息和分享登顶后的喜悦。





登顶队员分别在峰顶合影留念后,匆匆下到峰下用餐处。见到队员们大多都已经用完迟来的午餐,自己便草草对付一口,喝上队员递过来的热牛奶,草草结束这高山上不寻常的一餐。此刻时间的指针已经到了午后2点多,不宜再耽搁更多的下山时间,便指导大家利用登山绳顺利下山。本次登山的首个任务实现登顶已经顺利地完成,第二个任务就是是北、南线穿越,现在任务已经完成一半,接下来就是沿着南线顺利返程。南部路线的路况相较北部路况要好一些,可以节省一定的下山时间。虽然大家的下山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了,但是大家还是忍不住从南侧欣赏一下不同角度的银头砬子风景。在几近消耗大部分体力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踏上回家的路,一行七人的队伍在山脊上,在河谷中步履匆匆,快速前行,仿佛太阳也拖着一天的疲惫即将滑落到山的另一侧,此时天边的晚霞映红了山谷,也映红了队员们的脸颊,让我不禁想起伟大领袖毛***的著名诗篇,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虽然我们今天一行不再为解放全中国而浴血奋斗,但我们在和平年代仍然要一如既往地继承和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战斗精神。


在距离我们的停车地点尚有十余华里的地方,西边的太阳就已经慢慢地落山了,整个森林都被黑暗笼罩了下来。自己因采摘几串五味子而落单在后面,除了自己唰唰的脚步声,森林里出奇的安静,黑暗处仿佛有无数只眼睛在追随我那单薄的身形。担心前面的队伍误入歧途迷失方向,便加快了脚步,一边用呼喊或口哨与大家联络,可是再大的声音由于树木的阻挡,连一百米也传不到,心里不免有些担忧。好在经过一段距离的紧追快赶,还是看见了队员们头灯的光亮,晓安正站在前面等待着自己,告诉他继续赶路为前面的队员照亮,不必等待自己。

登山多年,几乎没有在森林里走夜路的经历,好在两名非常有户外经验的队员都携带了头灯,不然这十几里路走起来该有多么艰难。暗夜茫茫,森林无边,两盏明亮的头灯照亮了整支队伍的前程,也温暖着每个队员的心中,虽然大家披星戴月,可我们也收获满满。人生就如同今日之旅程,有艰险亦有风景,不历经风雨的磨砺,何以见得绚丽的彩虹。
                                                              2021年10月5日Jtq书于通河
( 本文作者 : xingzhe007 )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sxzxc.com/thread-39810-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