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白朝山 大阻之巅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5-6 09:1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00624~27(端午節)
山北山南山衔山     重巒丛蔚藴碧绀
漢脉龍嵴探阃奥     正神散仙三千天


太白山,秦嶺主峰,龍嵴之巅,驢友命中的山。如一抹青黛,横亘華夏,西望昆侖、北拒廣漠、東瞰中原、南壓重山。
心之所向,素履所往。期許已久,端午成行。




《三秦記》:“秦嶺,東起商雒,西盡汧隴,東西八百里。”這指的是狹義的秦嶺。
       “秦嶺,天下之大阻也”,這句話,多數行走秦岭龍嵴的游記皆言出自《史記》。翻閲《史記》,未見此言。倒是《漢書.東方朔傳》載:“夫南山,天下之阻也”,概由此衍改而来,增一“大”字,氣勢立顯,氣埸大增。





《水經注》言太白山“于諸山最為秀杰,冬夏積雪,望之皓然”。古時每年六月盛夏之際,从關中平原上仰望太白山,依然白雪皑皑,銀光閃閃,故而得名。




《山海經.西山經》載:“…又西四百八里,曰大時(疑為泰畴)之山,上多毂柞,下多杻橿,陰多銀,陽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漢水”。有人考證,時山與大時山相連,原讀作“泰畤”,據此釋為太白山,為西山經第12山。



    下白雲寺,典型的秦嶺山中老屋,土墙黑瓦,小四合院。門口墙上小孔,供奉着土地爺。
寺内有常住僧人,進門打揖“道爺吉祥”,回曰“阿弥陀佛,施主吉祥”。方知把僧人誤作道人。
寺院坐北朝南,一個標准的小四合院,院前開闊平地,辟為菜園,種植了各種菜蔬,平時自給自足,應該没有問题。
?

本次行程,是標准北南穿越綫路:由北至南,柴胡山村起步,經古道下白雲寺、上白雲寺、駱駝樹大殿、斗母宫、平安寺、明性寺(户外皆稱明星寺)、向陽寺(户外稱放羊寺)、大文公廟、大爺海、拨仙臺、二爺海三爺海玉皇池藥王殿南天門鐡甲樹,下撤至厚畛子出山。




  17名同行人員:天埫佬、萧峰、五環体育、季風、實在做人、狼行天下、游走的風景、CC、信天游、蓝天白云、水墨丹青、颜如玉、馬馬虎虎、鑫榮歲月、路峰、君子
領隊兼摄影者:也許不記得


  
樹上現代路標,這里是個三岔路口,往東北方向行走,可至另一條進山古道起點:營頭、蒿坪。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標誌,這是一所最低調的985學校,坐落在一個縣級地域城市。
       行走秦嶺太白山,從低山到中山到高山,都可經歷。
按一般標准:
低山 海拔500米—1000米
中山 指海拔1000—3500米
高山 指海拔3500米以上
极高山 海拔5000米以上
中山、低山、高山、极高山概念在各个地区是不同的,比如在青藏高原高山五千多米,极高山六千米以上,中国东部地区所谓高山也就两千多米。
這里已屬中山地帶,樹木原始多様,搞科硏,選擇這里,應該比較貼近自然。


  駱駝樹是太白古道上一個有名的地點:因樹而得名,一棵蒼古碩大的柞木,其實外形并不象駱駝,只是樹杆粗大垂朽、老態龍鍾,与耐苦耐勞的駱駝有神似之處。
駱駝樹倒伏已久,在慢慢腐朽,仍頑强地抗繫着自然的風浸雨蝕,有如沙漠胡楊倒而不朽的滋味。
駱駝樹大殿建在樹上邊幾十米遠的山嵴上,依山而建,平房三排,相對其它幾座寺廟来説,保存比較完好,目前没有修行山居之人。雖荒寂,但有庇护之所,有人間煙火浸潤,便生親切之感。檐下小憇,十分放松。


  奇特的野芝麻,每个花瓣背後仿佛都有佛祖印上的經符。

   大殿附近的奇樹,柏槐合體,不分不離。

斗母宫

  至斗姆宫,疲態盡現。隊中68歲最年長者,伏地連做50个卧撑,精力體力讓大伙佩服不已。



  傳説供奉韓湘子婶母窦氏的斗母宫,寺廟坍圮,奇峰環伺。
經查度娘,閗母元君,简称斗母,也叫閗姥,是道教崇拜的女神。道教説她是北閗衆星的母親,原来是龍漢年間的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由于一個春天在花園游玩有感悟,生下九个儿子。 在道教中,斗母崇拜十分普遍,许多道教宫觀都建有“斗母殿”、“閗母閣”、“斗母宫”,專門供奉斗母。
泰山也有一座閗母宫,在紅門路54號,維?完整,古名“龍泉觀”。它临溪而建,分为北、中、南3院,山门面西。鍾鼓二樓直接建于宫门两旁並与山門連在一起。
宫南西崖有“蔚然深秀”、“洞天福地”、“肤寸升云”及“虫二”諸刻,与山色辉映。“虫二”字谜即“風月”二字拆去邊框,意为風月无邊,景色秀丽。
傳説當年斗母宫的尼姑不守佛規,閙出緋聞,常為人所唾棄。清光緒二十五年,濟南才子劉廷桂登泰山,經過斗母宫,一怒之下写下了“虫二”二字,隱晦地辱駡尼姑只會搞風花雪月之事。據傳劉廷桂還送尼姑一块匾,上面冩着“因受”二字。將“恩”、“愛”两字去掉心就是“因受”,表示“恩爱无心”之義,也是在駡尼姑的水性楊花,無德無良(這些説法可搜尋參考泰山姑子之事)。




  從閗母宫往平安寺,沿山嵴不停拔陟,大約三四公里。下午三點赶到平安寺,行程大約16公里,天色尚早,領隊問:継續前進,還是扎營?衆皆疲惫,異口同聲回复:扎營。
此處海拨大約2800米,四周高山耸峙,溝谷深邃,雲海變化多端,堪稱一绝,遠觀鳌太大梁,逶迤西東,莽莽蒼蒼,平安雲海為關中八景之一。
寺廟雖危,尚可暂栖。原先李姓道長已升僊赴空蹈虚,目前由南源村吴老頭接管。
  平安寺的消息樹,干枯己久,兀立如柱,大有沙漠胡楊之風姿:
活着一千年不死
死了一千年不倒
倒了一千年不朽



  寺前扎營,每帳收費30元。
此處扎營的好處是路途適中,營地平闊,水源方便。
但夜晚寺中广播不時響起,播報提醒防火事宜,是有意還是無意,不得而知。加之守寺“小黑”動輒汪汪亂叫,輪翻惊扰,彻夜難眠。



  酒半酣,興意阑,掦手猜拳,在夕陽落照的龍嵴上,在山風漸濃的平安寺,在燈火明朗的營地邊,無忌放肆,酣畅快意。

平安雲海,透過雲海眺望鳌太大梁

  守門的狗純黑,似是伙食太差,略瘦,但骨架剛健,貌似良品。剛踏入平安寺邊它的領地,這只小黑狗汪汪狂吠,凶猛地扑向我們,被鐡鏈栓住,無法靠近俺等。卸下包走到狗食盆邊,禁不住三四片肉干相誘,小黑乖乖聽話。夜間稍有動靜,小黑便汪汪勁吼,惊醒入梦沉睡的倦客。




景區公路,108弯,随山而盘,美不可言

傳説中的降龍木(雙翅六道木),太行山、燕山一帶分布比較多,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此木乃神器,助力甚巨。秦嶺中也有不少。斗母宫前雙翅六道木花開正妍。
网上載,濟南山區有唯一一株存世的降龍木,五月開白花,實地考證,是一棵白流蘇樹,魯中山區俗稱油梗,是嫁接桂花比较好的砧木。魯中山區白流蘇很多,千年以上樹龄者不在少數。


  第二天早上启程,第一站是明星寺。山下村民講,从平安寺到明星寺得五上五下,大約20里路。現代電子工具測量實際大約5公里左右。在山脊斜坡上穿切盘繞,忽然想到一个字:辵,就是走之旁(辶)。
辵,从彳从止,与行走有密切的關係。《説文》釋为“乍行乍止也”,就是步履踌躇,忽走忽停;《尔雅》释为“犇也”,即奔走、疾走;也有人解释:辵从彳多一劃,从走下部,表示三人或多人一起行走,如“道”字,有一个頭領着大家一齊走在前進的路上;還有人认為,彳是街道象征,是本义,可引申当行走。止是人脚象形,也可引申为行走。二者合在一起,表示“人行走在街道上";南唐古文字學家徐锴认為,辵是走之,是安步的意思,有着閑庭信步、自信从容的寓意。
综合分析歸納,辵(辶),如谷隙蜿蜒,如岭脊逶迤,如山徑盘旋,如通途伸展。对于户外人,辵步,不論獨行还是衆行,贴切不過。
與此字相關的傳説,莫过于隋文帝楊堅。結束五胡亂華,重新建立統一的中原王朝,國號隨。文帝惡隨為走,去之成隋。隋,从肉,隓省声。肉為裂肉(祭祀殘餘),隓为城墙倒塌。这一改,把本从辶寓意安步、閑庭信步、自信徙容發展,除旧布新、繼往開来、開創全新局面的隨,引向皇室相殘、煙火四起、短命而亡,最終成為一個千瘡百孔的“裂肉”。





  黄雲四捲,山風緊勁,萬谷皆鳴,艱難升陟,終抵明星寺。寺在崖壁下,兩間小屋,筑土為墙,架木為梁,幾盡全坍。寺後山洞有水源,寺右前側草坪平闊,過往驢友,或抵此小憩,或煮茶添食,或扎營露宿。
這個地方,影响最深刻的應該是民囻文人畫家林散之先生。1934年五月,先生從西安到漢中,選擇翻越太白山這條綫路,尋得一名挑夫跟随。在此過夜,有猛嘼相擾,在寺右百余步尋得一處山洞,二人進洞垒石堵門,惊恐捱过一夜。按林先生描述,似乎是虎豹之屬。今至此,左右頋,未層見得林先生躲難山洞。亦未弄明白寺名所由。
後来琢磨,按佛門習慣,明星寺應該是明性寺。不論是明性見心,或者明心見性,大約指屏棄世俗一切雜念,彻悟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只是人們以音訛傳,或者不明所以,明性寺便成了明星寺,也成為游客驢友心目中的“明星”驛站。



  過明星寺,依舊不斷繞切盘升。寒風關萬松遍布,横技怒发,矯若游龍;冲天岭境绝凛冽,罡风亂卷,挟人欲飞;雷神峡峭壁孤崖,壁立千仞,下視股栗。旋升旋繞,至放羊寺。
此處海拔大約3100米,寺踞山坪垰口,廟極小,已傾圮,偶有采药人將歇。據説庙中有一文物,屬于明朝時期的石刻羊,高0.5米,长0.8米。相傳当年朱元璋遇難,两只羊救了他,稱帝之后,在太白山建此廟宇感念。故名。太白山北侧的寺廟,自此以下,除斗母宫外,皆筑土为墙,自此以上,皆甃石为墙。放羊寺之上,山渐少土,多为冰碛亂石,建筑也就地取材。
考證認為,放羊寺,實為向陽寺。
按軌跡,放羊寺到大文公廟,大約3km。不断上行,翻越幾座小山脊,沿山坡繞砭斜切,直達分天岭、大文公庙。




  大文公廟為儒家文庙,據説是供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的韓文公韓愈老先生。老先生亦好尋奇探險,上華山過蒼龍嶺吓得嚎啕大哭,投書留遺囑。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主張“文道合一”、“氣勢言宜”,一掃文壇舊風,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白居易言其“性方道真,介然有守,不交勢利,自致名望”。在宋儒眼中,其“發言率真,無所畏避”,孔孟之下,便是韩愈。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为昌黎伯,准其從祀孔廟。作為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文人至此,当伫立緬懷。
不過,有許多觀點認為,大文宫廟祭祀的是周文王。如何考證,不得而知。按後文大爺海二爺海三爺海玉皇池的傳説,一脉相承的話,完全有可能是祭祀周文王之所。
早先的廟,實際是三间石砌石窑。如今重修为大廟。廟前簡易板房,接待過往游客驢友。一碗臊子面30元,500mL熱水5元,1瓶可樂5元,通鋪架子牀150元一位。有了人間煙火,成為夏季游人集散中心,坐揽車上山抵天圓地方,再上行四五公里至大文公廟,多數人已高反體力不支,歇一程打个尖原路返回。少數繼續邁向3公里以上的大爺海。
大文公廟海拔近3500米,立于山脊之上,南北氧流激蕩交錯,氧温驟降,上行至此歇息,首要任务添衣保暖,以免汗后失温。吃一碗西红柿鸡蛋面,身暖勁足,繼續上行,前往大爺海。



孤魂窪,極恐惧






西安碑林博物馆存有一幅《太白全图》,載有“时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秋,三秦觀察使河東贾鉝立碑”,“李士龍、卜世合镌”,對太白山整體低山、中山、高山都細致描繪,廟宇、路徑、地點都有標注说明,虽不精确,却神似。从文公廟到大爺海沿途有二里關、孤魂窪(也叫鬼凹、神窪)、十二重樓山、金鎖關等。并言“此一帶三山九牙、十二重樓,仙境也”,“自此以上,樹木、鳥雀皆無”。實際上,山脊虽遍布亂石,間隙亦有花開草生,直到拨僊臺頂。古人言,文公廟到大爺海20里路程,現在測量大約三公里,這三公里,道窄徑狹,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時。
      《眉县志》载:“大太白海三十餘畝,清鍳毛发,無寸草點塵,無諸水族”。目前大約6800平米,周無樹木,有少量高山草甸,夏季开满鲜花,与四周棱角分明的冰川遺石間雜,更添嫵媚。大爺海与拨仙臺南侧的二爺海、三爺海、玉皇池、佛池、三清池等高山湖泊連成一串,上下鼎列,形似串珠,在巍巍太白山上,湖光山色,印月映日,史稱“太白湫泉”。
太白神西漢時名谷春,建有谷春神祠;民囻于佑任先生認為三太白神为堯舜禹;陕西道教協會主席任法融認為是伯夷、叔齊与李白。各種説法不一。
       《史记.吴太伯世家》言:“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厉之兄出。季厉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厉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蠻,文身断发,亦不同用,以避季厉。季厉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之王”。司马迁把《吴太伯世家》列为帝王世家之首,自有其用意。孔子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西周時,太白山正處其都城之南,按古時人敬崇高山的習惯,太白山就是周朝的神山,地位崇高。加之太伯让贤,頋全大局,避免兄弟相殘,龍争虎鬬,姬昌得天下後,封其伯兄弟三人为太白之神,自然而然。岐山叩村泰伯廟正中供奉的三尊神便是大太白爺泰伯、二太白爺仲雍、三太白爺季厉。按歷史渊源人文習俗,這種説法應該最可信。
大爺海“清鉴毛髮,無寸草點尘”,離不開其環保衛士~~白頂溪鴝:大若畫眉,黑背褐腹,自顶红尾,发聲嘹亮,日夜守护湖邊,不避游人,每有落葉,立即衔走。被人們誉为“净水童子”。受此启发,山下净山義務組織取名“净水鳥公益環保”。
早先,大爺海朝北缺口形成壯觀的瀑布,後来漸填碎石,不見瀑布踪迹。
太白山,山勢巍巍,風雨無時,仅在六月盛暑,始通行人,俗稱“開山”,道人裹粮結伴而行,朝山者亦此時進山。八月以後,風雪满途,霧雪塞道,人行絶跡,俗稱“封山”。祭山祈雨、朝山拜神,形成千年的太白山廟會,包括大爺海廟會与拨仙臺廟會。大爺海廟會每年農歷六月初一至月底,拨仙臺廟會每年農歷七月十三日。大爺海最負盛名的,應該是祈雨活動。唐貞觀年間,關中大旱,京兆尹韩皋登上太白山,取得大爺海水,下山祈雨巧應。此後便留下祈雨必取太白池之水的風習。宋朝蘇軾亦層太白祈雨,不过此公并未登太白池取水,在山下祷念祈雨文後,黑雲涌動,微風驟起,細雨沥沥,一夜滋潤。坡公大喜,上奏《乞封太白山神狀》,被朝庭允准,封太白山神为明應公。軾之弟蘇轍奉旨赴西夏路過此地,冩有巜太白山祈雨》五首,其中一首:“田漫漫,耕挹挹。拨陈草,生九谷。人功盡,雨則違。苗不穗,莩不米,哀將饑兮”。乾隆三十九年,陕西大旱,巡撫毕沅赴太白池取水,并率文武官员到西京城太白廟步祷,水至,大雨立至。1900年,西太后逃到西安,正值大旱,曾派户部侍郎桂春進山取水祷雨,果然得霖。後来民间祈雨,取太白池水叫“取湫子”,儀式隆重繁瑣,選全命人(父母儿女齊全之人),角馬(?駕者),由德高望重者磕頭祭海,装水罐中,蜡封,插枇杷枝葉,背在背上昼夜不离身,下山舉行隆重的祈雨儀式,女人唱祈雨谣:“天爷爷、地大大,不為大人為娃娃。下(讀音ha)些下些下大些,風調雨順長庄稼”。如雨不至,角馬扎破身體,以血再祈,以顯虔誠。
太白朝山,有很多禁忌,過去人们弄不清其變幻莫測的天氣,以為太白山神幻化,風雪雨霧不能直呼其名,而稱為“微微儿”,“面洒子”,“洒洒子”,“神帳子”等等。
大爺海已成网紅,游客驢友打卡之地。但她隱隱約約扣人心扉的神性,不可捉摸的神秘感依然灼灼如炽。


太白洞(千年冰洞)

  從大爺海到拨僊臺,即從僊湖到神庭,標注的距離大約是600米,垂直高度大約170米,有兩條路可登頂:從僊湖西側沿小道舆鳌太東来路徑相交,再左轉緩行而上至拨僊臺,從湖東側太白廟徑直向上攀拨石海,過聞太師廟,在雷神廟附近舆西上之路滙合,可達拨僊臺。一衆人等選擇走東綫直拨。
記得好多攻略提過,仙湖東南山崖間有千年冰洞,也稱太白洞。言其常年有冰,萬年不融。上行約二三百米,卸包,横行百米抵洞前,冰雪塞門,寒氣逼人,内有冰柱、冰臺、冰塔,亦有人工木架祭祀臺。作為太白山景觀之一,也是大爺海的源頭。明朝何景明有詩曰:陰崖皑皑积古雪,絶壑長松幾摧折。雖非言此,却也極近。


傳説中的聞太師廟

雷神廟


( 本文作者 : 天埫佬 )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sxzxc.com/thread-37466-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