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搞点理论]聊聊所谓“攀登定级”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8-30 09:2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关攀登定级系统的中文资料相当多,但我仍想自己写一篇。在我的经验、知识、能力极其匮乏(现在也相当匮乏)时,阅读已有的资料相当吃力——我记不住那么多的系统和内涵,很多书上讲系统就像字典一样,如果能有一些例子来辅助理解该多好。

所以我查了一些比较权威的资料,试着整理出一份“攀登难度定级”的说明。尽可能直观、全面,可以当作读物,也可以当成资料库,能在里面找到所有需要的信息。

本文的图片来自于攀登报告或AAJ,小部分为自己拍摄。

什么是难度系统

一次技术攀登(并不一定是高海拔)可能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地形,比如岩石、雪坡、冰坡、混合地形,运用各种能力,比如攀岩、攀冰、混合攀登、器械攀登。除了用语言叙述以外,一套世界通用(实际由于各个国家地区的习惯,会有不同)的评估系统,可以很好的描述一条线路的基本情况。

衡量特定攀登的难度系统

一条完整的登山线路,面对的地形基本就是这几种:岩石、冰雪、冰岩混合,对应了攀岩、攀冰和混合攀登。为了全面的描述线路中每种攀登的难度和特点,针对不同的地形衍生出了不同的系统,从而能够给出全方位的评价。

岩石
从熟悉的“5.x”讲起。起源于Sierra系统,将岩石地形分为五个等级,简单而言:
1级:徒步
2级:双手辅助
3级:手脚并用
4级:易攀,有暴露感,可能需要绳索,容易找到天然锚点
5级:攀岩
YDS系统把5级地形按数字划分,最早从5.0-5.9,如今拓展到5.15d。从5.10开始,每一级再细分a、b、c、d四个小等级。
登山圣经中大致认为,5.9左右是攀岩爱好者的水平,5.11以上则是专家水平。随着攀登装备和训练方式的进步和革新,这个划分有些粗略,但仍不失为一种理解。

5.9是相当轻松的难度
同样作为攀岩定级,UIAA在登山中,尤其是一些稍早期的攀登定级中很常见,比如法国队2009年攀登小贡嘎东南山脊时,就给岩石定级为IV+;法国攀岩系统在欧洲更受欢迎,比较关注攀岩资讯的会比较熟悉,值得一记的几个数字是:6a以上就是5.10,7b对应5.12a,9a对应5.14d,9c对应5.15d;英国人则有一套极其复杂的攀登定级体系。


登山圣经 第八版
进一步引出抱石、运动攀岩和传统攀岩。
为了和一种抱大石运动区分开,抱石也叫攀石。美国人认为抱石最早起源于登山者在天气不好时爬着玩的消遣。V系统是最容易理解、最流行的系统之一,从V0-V15,逐级递增。不过这个等级在较低的数字上,很难在世界达成统一,取决于当地的习惯和攀岩社区的风格。

室内抱石 问山攀岩馆 北京
比如有种说法就是美国岩馆的V5相当于中国和日本的V2,甚至在同一城市,不同攀岩馆的定级都有出入。但对于超出爱好者范围的线路,比如野外抱石的一些线路,和室内的比赛线路,世界范围内基本标准一致,因为能爬的就那么一群人。一般,IFSC世界杯的男子线路在V9左右,女子在V8左右。
运动攀岩和传统攀岩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岩壁上是否有挂片”。运动攀岩只需要携带快挂,扣入挂片;传统攀岩需要自己设置保护点,利用机械塞、岩塞等设备,再挂入快挂。目前运动攀岩已完成的最高难度是9c(5.15d),世界上只有两个人,Adam Ondra完成了Silence,Alex Megos完成了Bibliographie。

Silence 5.15d/9c Adam Ondra


Bibliographie 5.15d/9c Alex Megos
传统攀岩已完成的最高难度应该是5.14d左右,我没有特别关注过,徒手攀岩的Alex Hannold曾经完成过5.14级别的线路。传统攀岩的定级十分复杂,裂缝的难度还可能和攀爬者手掌手指的尺寸相关,此外对英国系统,E等级有时候还可以代表“On-sight”的难度。


E for on sight?
攀岩线路的完成分多种:红点指先锋完攀,要自己挂快挂,不能吊着休息,不能向保护员借力,无坠落;如果线路上提前挂好了快挂,叫做粉点;闪攀(Flash)指在没有攀爬过该线路的情况下,一次性红点;视攀(On-sight)指没有事先了解任何有关线路攀爬的信息下的闪攀。

Adam Ondra闪攀5.15a/9a+

冰攀,干攀,混合
冰攀用WI和AI表示,代表Water Ice和Alpine Ice的简写;干攀用D表示,代表Drytooling;混合用M表示,代表Mix。有时也用M代表干攀。
有一种说法叫做登山时攀冰用AI,其他攀冰用WI,这个是错的。
比如巅峰探游团队攀登小贡嘎开辟的“出尨”,1200米,AI3+,60度雪坡,少量岩石,这里就用了AI;
老布和Dempster爬日乌且西壁中央直上,1300米,WI4+,这里就是WI;
而美国队2011年爬日乌且西壁,黑狼与蓝罂粟,WI4+,AI6,M5+,1300米,WI和AI都用了。

日乌且西壁 Black Wolves and Blue Poppies
2011
综合国际登山技术手册和一些资料,AI指积雪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冰川冰,WI指由流水结成的冰。如果是季节性的冰,比如阿尔卑斯就有很多随着季节变化很大的线路,有时候有冰有时候没有,这种就用WI,其他就用AI。
WI一般分为1到8。

_登山圣经
国际登山
技术手册
1
结冰的湖泊或溪床。
50度的水冰,或者需要基本行进技术的长距离雪坡。
2
在一段绳距上的局部冰坡可达80度以上,有很多放置固定点和支点的位置。
部分达70度的水冰,保护点容易设置且可靠,保护位置容易寻找。
3
整段绳距的冰坡都在80度以上,冰况良好,可以找到不错的休息点,不过设置固定点和支点都需要有相当高的技巧。
连续的水冰攀登,坡度在70-80度,可能有更陡的短距离台阶。保护点容易设置且可靠。
4
连续的垂直或近乎垂直的冰壁,可能会遭遇吊灯状冰。
连续的水冰攀登,坡度在75度-85度,或是25米左右的直壁,中间有若干可供休息的台阶。保护点较易设置且可靠。
5
长达50米的85-90度的冰壁,固定支点之间几乎没有可供休息之处。或是绳距不长,但在冰壁上设置支点需要良好的技巧。
连续的多段垂直攀冰路线,很少有可供休息的位置。整体冰质较好,能够设置可靠的保护点。
6
50米绳距上都是完全垂直的冰壁,雪况不好,动作必须讲求效率,且要在艰难费力的姿势下设置支点。
高难度的多段垂直攀冰路线,部分路段冰质较差,保护点可能很难设置或不可靠。可能需要进行混合攀登。
7
整段绳距都是都是薄冰或悬垂的冻壁。冰的附着力不强,很可能会崩落。这是极为艰难的绳距,需要高度的警觉性和灵活的创意。
垂直或有仰角的烂冰或薄冰。保护点很难设置,且可能完全不可靠。路线可能包括高难度的混合地形,需要非常优秀的攀爬技术。悬挂的冰柱或冰挂很可能整体坍塌。
8
有薄冰和悬冰构成,需要极大的胆量和极强的体力。单纯的冰攀很少会到达这个等级。
最极限的攀冰路线,在各方面都对攀登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随着攀登水平和理念的进步,WI的评级也和过去有所区别。首先是对于已有的8个等级,这个划分逐渐变得更宽泛,按照老定义,每个等级之间差别太大,到WI7感觉就是玩命了。现在分的会更加友好一些。

瑞士最难的多段冰攀
Beta Block Super WI6+/7
还可以在数字后面加+号表示超过这一等级,但未必能到达下一等级。一般来说,没有减号的用法。
对于AI,一个说法是,同等数字下,AI一般会比WI稍微平缓一些,比如AI5在陡峭程度上大致相当于WI4。有时也有A和W来表示AI和WI。

Tengi Ragi Tau峰 Release the Kraken 2019
冰攀定级 AI5
另一方面是,逐渐产生了很多超乎定义划分的攀登。比如“火星任务”,被定级为WI13。

世界最难的单段冰攀 Mission to Mars WI13
在攀登过程中没有使用冰锥,而是挂片。在混合攀岩和干攀中也是如此,Will Gadd定级了一条M16,因为他觉得“有M8的两倍难”;还有定级D16的干攀线路“风暴巨人”,等等。

世界最难的干攀 Storm Giant D16
这些线路和等级的出现,从某一角度,是因为这些原本属于登山的运动,逐渐分化发展起来,超出传统登山的范畴。
混合攀登的M系统是有Jeff Lowe引进的,上不封顶,可以添加正负号。登山圣经说,顶尖攀登者认为欧洲的M分级系统会比其他地方的大一级。
M1-3
坡度较缓的低难度路线,对技术的要求很低。
M4
具有一定技术性的路线,可能包括垂直地形。
M5
连续的垂直干攀。
M6
路线带有仰角,需要良好的技术。
M7
路线包括困难的仰角地形,或连续至少10米的高难度攀登。
M8
路线包括屋檐地形,需要良好的力量和技术,或高难度攀登的距离比M7路线要长。
M9
路线包括连续的高难度垂直攀登或仰角地形,或连续4-6米的大屋檐。
M10
路线包括10米以上的大屋檐或连续30米以上的仰角地形,中途没有休息位置,对力量要求极高。
M11
路线包括15米以上的大屋檐或连续40-50米的仰角地形。
M12
比M11更难,保护点可能不可靠。

Tengi Ragi Tau峰 Release the Kraken 2019
混合定级 M5+

对不同地形的难度系统,同样的数字代表相同的技术难度,也就是WI6和M6是一个级别的线路。但同样的技术难度不代表同样的要求和攀爬方式。


Kyzyl Asker峰 Lost in China 2016
冰攀定级 WI5+
对于含有多种地形的路线,可以用多个系统全面的展示。比如一段30米的混合攀登,下面20米是一段标准的M6干攀,上面10米是一段短小精悍的WI4直壁,就可以写成WI4 M6。雪一般直接通过其最陡峭处的角度,或者最陡峭路段的角度范围来表明难度。

爱德嘉峰 The Rose of No man's Land 2010
定级 WI5+ M6
AI、WI、M、D的定级是综合的,不光是按照表格对号入座,表格的意义主要是通过一个场景让你想象什么样的攀登是这个级别,而很少能把一条线路完美的对照进来。
具体评价一条线路,主要是从动作难度、保护设置难度、保护点可靠程度、客观风险、路线长度、接近性和海拔等方面,做综合的考量。

器械攀登
在攀登时使用器械(一般是岩械)辅助进行攀登,叫做器械攀登,也被称为Aid。一般是在传统攀岩中使用。最简单理解的,比如难点处放一个机械塞抓一把,就算是一种Aid了。不过大多时候,Aid指代的是更持久和复杂一些的操作,会将绳梯、飞飞钩与岩塞、机械塞共同使用。难度更大、更凶险的线路,还可能用到Skyhook和Copperhead。

Skyhook


岩塞和Copperhead
有时,保护站和保护点都是不稳定的,坠落风险极大。因此,涉及到较难器械攀登的线路都相当危险和困难。
器械攀登定级使用A代表Aid。有时也使用C,代表Clean Aid,即不放置不可移除的装备。器械攀登的分级经历了一些发展,现在一般使用新标准。

_原始

A0
偶尔Aid,没有使用固定装备,也叫“French Free”。

_A1
容易放置,而且可靠。
简单的Aid,不会有脱出的风险。
A2
可以放置的不错,但有时会有点棘手。
中等的Aid,稳定的器械更难放置。
A2+
薄弱的点可能发生10米的坠落,但没有危险。
A3
许多困难,不安全的放置,但风险不高。
困难的Aid,可能一连串的薄弱点;可能发生15米的坠落;可能需要多个小时领攀单段。
A3+
可能发生危险坠落的A3。
A4
一段中的许多保护点仅能支撑体重。
有危险的Aid,可能在不太稳定的器械上坠落30米。
A4+
有危险的Aid,可能在不太稳定的器械上坠落30米。
A5
一连串的仅能支持体重的保护点,其中一个失效就会坠落20米。
极限的Aid,整段都没有可靠的可以支撑坠落的保护点。
A6

_即使保护者的保护站都无法支撑坠落的A5。
路线的Aid级别可能会发生变化。随着岩械的更新,比如机械塞的出现,可能使原本很难放置保护的线路降级。此外,由于人工或者自然导致裂缝的宽度变化,也可能改变Aid的难度。

布达拉北壁 加油! 2017 领攀时的绳梯
R和X
有时候会在线路中加入“R”或者“X”。其中“R”代表Run out,意思是有较长的距离无法设置保护;如果无法设置保护的距离极长,或者路线有崩塌的危险,则用“X”,代表Extreme。
传统攀岩常见如“5.8R”这样的表述,其实在攀冰、混合和登山时也是可以使用的。可以在WI5后面写成WI5R,也可以单独列出,R,代表整条攀登路线都是这样的情况。
比如波兰人登顶贡嘎山域的三连峰东南峰,开辟Hard Camping路线,定级“ED2 M7 WI5 R 1450m”。

三连峰东南峰 Hard Camping 2015

衡量整体攀登的难度系统

除了可以分地形给出具体的技术难度,还可以综合考量整体的攀登的难度。最常使用的是投入等级(Commitment Grade)和Alpine系统。

投入等级用罗马数字表示,主要衡量投入的程度、攀登的时长、距离和风险。官方名称叫NCCS系统。
I
两三个小时以内即可完成,没有技术攀登,下撤过程容易。
II
路线容易接近,技术难度较低,需要3-4个小时,下撤较容易,通常需要绳降。
III
需要半天时间,接近路线的路程较长,下撤不是非常容易,在低海拔地区可能需要进行多段攀登。可能有落石或雪崩危险。
IV
在高海拔或偏远地区进行的攀登,需要将近一整天的时间,需要进行多段攀登,客观危险可能较严重,下撤过程可能较为复杂。
V
至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如果攀登者速度不够快或能力不够强则需要更久。客观危险很可能较严重,路线长且有技术难度,通常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下撤可能需要多段下降。
VI
在高山环境下进行的长距离高难度技术攀登,需要超过一整天的时间,有严重的落石、雪崩或坏天气威胁。只有体能良好,技术精湛的攀登者才能成功完攀。
VII
最困难危险的路线,攀登者要承担很高的风险,并且要具备优秀的体能、技术和精神状态。只有极少数人能成功完攀。
Alpine系统则更主要评价攀登的难度、艰苦程度和风险。两者间有一定重合,一些攀登者会同时使用。
F
Facile 简单
简单的岩石徒步或雪坡;有时需要冰川行走;除非冰川结组,否则基本不用绳索。
PD
Peu Difficile 有点难
一些技术攀爬和复杂的冰川。
AD
Assez Difficile 相当难
陡峭的攀登或者50度以上的漫长冰雪坡,有经验的阿式登山者才能攀爬的级别。
D
Difficile 难
持续的岩石和冰雪技术路段,相当有风险的攀登。
TD
Très Difficile 非常难
漫长,有风险,遥远,高度技术性。
ED
Extremement Difficile 极度困难
风险最大的级别,持续不断的难点。
ABO
Abominable 极为艰险
超过ED艰难程度的攀登。
也有的人不使用ABO这个定级,而把ED以上用ED1,ED2评定。Alpine系统可以说是最常用的定级系统,大多数欧洲登山者都会使用,现在国内也有更多的攀登者开始使用。
比如,2020年11月,阿左、Ken和杨小华在达多曼因西北壁以干净轻巧的阿尔卑斯风格开辟了“再见快乐”,定级“1400m D+ WI3 M3 75度”。

达多曼因西北壁 再见快乐 2020 D+
TD级别的经典代表是马特洪峰北壁上的施密德路线。

马特洪峰北壁 Schmid路线 TD
从水平上考量TD和ED的级别可以通过金冰镐奖项。金冰镐每年都会列出数十个年度重要攀登(Significant Ascents),并在其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提名金冰镐,最终选出金冰镐奖。重要攀登要么有相当大的意义,要么有相当大的难度,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准,一般都是定级在ED、TD+左右的新路线,有时也有一些反季节攀登。
比如2020年金冰镐列出的发生在2019年的重要攀登里,迪力夏提、康华和李宗利在博格达三峰西北壁的“涅槃2019”,定级“1300m TD+ AI3+ 5.10+ M5 75度”。

博格达三峰 涅槃2019 2019 TD+
捷克登山家Marek Holecek,在2017年开辟迦舒布鲁姆I峰“Satisfaction!”线路,定级“ED+ M7 WI5+ 3000m”,获得了2018年的金冰镐;2019年又因扎姆隆峰“UFO”(ABO M6 WI5 2500m)再获2020年的金冰镐,同年还完成了Huandoy北壁上一条1970年首攀的线路“BOYS”。


Huandoy北壁 BOYS 2019 ED+


迦舒布鲁姆I峰西南壁 Satisfaction! 2017 ED+


扎姆隆北壁 UFO 2019 ABO
这位高产的登山家在2021年5月份攀登了巴伦策峰,登顶开辟了“Heavenly Trap”路线,下撤时因为雪崩风险呼叫救援。这条线路定级“ABO+ VI+ M6+ 80度 1300m”。



巴伦策峰 Heavenly Trap 2021 ABO+

如何给线路定级

一般,线路由首攀者,即首次完成这条线路的人定级。对于运动攀线路,首攀者一般指首次自由攀登者,即第一个红点该线路的人,简写为FA(First Ascent)即可,可以默认是Free的;
对于传统攀线路,则要区分FA和FFA,代表“First Ascent”和“First Free Ascent”,开线者一般就是FA,如果是Free上去的,同时也是FFA。
在开线之后,开线者可以给出符合他开线时攀爬方式的定级(如果他是爬上去的而不是绳降),比如5.9 C1;而在出现自由攀的首登者后,一般就按照首登者给出的自由攀登定级为准,比如从5.9 C1变为5.10-。
另外一个规则是,定级标注的最难绳距/难点处的等级。比如,一条多绳距线路定级为WI5,不代表全程都是WI5,仅仅代表最难的那个绳距有WI5,或者最难的难点处达到了WI5的难度,哪怕一条线路有9段WI1,1段WI5,也称为WI5。

白河多段路书
到底定为什么级,则是一个综合的事情,之前的很多系统也给出定级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标准,叫“Obligatory”,即如果最大的难点到达某个程度,就必须要给出对应的定级。比如,出现了5b(法国系统5b,有时也写为F5b,5.10-左右)级别的攀岩,那么至少要有“D”的定级。
其他定级系统

除了以上提到的那些最广泛使用的定级系统,还有很多攀登者出于习惯或是当地攀登社区的风格,更愿意使用其他的系统。

苏格兰冬攀系统
苏格兰冬天会有许多混合线路,由此形成了苏格兰冬攀系统,由于独特的山地条件,比起冰瀑,苏格兰的混合线路和高海拔攀登时的混合线路比较接近,很多英国人喜欢用这个定级。

国际登山技术手册 第三版

苏格兰冬攀

英国系统
一般我们会注意到的攀登都发生在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天山或者四川青海,这些地方很少有使用英国系统和苏格兰冰攀系统的。不过这个系统在英国还是很有市场的。


登山圣经 第八版

苏联登山线路定级系统
很多前苏联地区国家的攀登者会使用这种定级。这个系统是基于UIAA的攀岩定级给出的。

国际登山技术手册 第三版

阿拉斯加分级系统

国际登山技术手册 第3版

其他
还有很多其他的系统,和各种习惯。比如加拿大人会把冰攀和NCCS系统(Commitment Grade)一块连着使用,III和WI5写作III-5,这里的NCCS系统对于冰攀又成一体系。

登山圣经 第八版
此外还有巴西系统、新英格兰冰攀系统等等,这些在登山圣经、国际登山技术手册中都有涉及。不过对中国的攀登者来说,不太有用处。

--我的登山日记--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sxzxc.com/thread-38734-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